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地区蔬菜上主要发生为害的害螨种类是叶螨和茶黄螨,主要为害茄科、葫芦科和豆科蔬菜作物等。叶螨于每年的3~4 月开始发生为害,6~7 月达到为害高峰期,秋季为害偏轻;而茶黄螨于7~9 月在设施蔬菜上为害严重。据此,笔者在多年试验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北京地区蔬菜害螨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小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Plutella xylostella(Linnaeus),别名小青虫、两头尖。世界性迁飞害虫,主要为害甘蓝、紫甘蓝、青花菜、薹菜、芥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为害特点: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开天窗",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在苗期常集中心叶为害,影响包心。在留种株上,危害嫩茎、幼荚和籽粒。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由于长期种植,温室内病虫害严重的问题,探索了密云区芹菜无土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栽培架、设备系统等配的配置及管理,合适的种植模式、高产优质品种的选择,以及良好的水肥管理、优化的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的应用,实现了营养液利用率95%以上,节肥率达到30%,产量提高15%以上,产品价格也比普通栽培高,品质好,同比增收10%以上,且符合密云区农业绿色、高效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寄主植物对二斑叶螨解毒酶活性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蔬菜寄主对二斑叶螨解毒酶活性的诱导影响,为叶螨的寄主适应性及叶螨对寄主的抗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将饲养在菜豆上的二斑叶螨分别转移到黄瓜、甘蓝和茄子上饲养3代后,测定包括菜豆在内的4种不同寄主植物对叶螨体内解毒酶系活性的诱导影响.[结果]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二斑叶螨体内解毒酶系活性差异显著.从菜豆寄主转养到黄瓜、甘蓝和茄子上后,后3个寄主上叶螨种群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显著下降,茄子上种群活性最低,菜豆种群是茄子种群的2.75倍;而后3个寄主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比活力显著上升,茄子种群最高,是菜豆种群的6.03倍.4种供试寄主植物的二斑叶螨种群中,在黄瓜寄主上羧酸酯酶(CarE)和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种寄主植物,CarE活性的高低顺序为黄瓜>菜豆和甘蓝>茄子,而MFO活性为黄瓜>茄子和菜豆>甘蓝.[结论]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可诱导二斑叶螨体内的解毒酶系活性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这可能是二斑叶螨对寄主具有广泛适应性的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发挥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的品牌效应,确保占全区设施面积60%以上的设施番茄的增产增收,密云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针对当地农户种植水平低、年龄普遍偏大、接受新技术能力弱等现象,总结出了适宜的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培育壮苗、移栽定植及定植后管理、植株调整、保果疏果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应用,使密云区设施番茄每667 m~2产量由原来的6 800 kg提高到7 500 kg,产量增加了10.3%,每667 m~2效益增加了2 200元,为设施番茄的增产增收提供了技术保障,为农民的技术提升和科学化种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番茄—芹菜轮作条件下滴灌管适宜的布置方式,笔者设置了4种滴灌管布置方式:100-40 cm(CK)、70-70 cm、50-40-50 cm、35-35-35-35 cm,研究了不同布置方式对蔬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滴灌管不同布置方式下,番茄种植试验中100-40 cm处理单果重和亩产量最大,分别为261 g/个和8 056 kg/亩,50-40-50 cm处理单株结果数最多;芹菜试验过程中产量以50-40-50 cm处理最高,达7937 kg/亩。综合番茄、芹菜生长、产量和收入等指标,番茄—芹菜轮作模式下采用50-40-50 cm的滴灌管布置方式比较适宜。其他成行栽培蔬菜和密植蔬菜倒茬模式下,滴灌安装方式可以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北京市密云区无土栽培技术在蔬菜生产中的生产状况,分析了密云蔬菜无土栽培中遇到的问题,可为今后密云无土栽培技术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甘薯作为高产抗旱作物在密云区得到较快速发展,全区甘薯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5 000亩以上。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通过优质品种筛选与推广、优质种苗高效繁育与应用、轻简化栽培管理技术和甘薯产后贮藏保鲜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协同产前、产中、产后各领域发展,初步探索出了密云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路径,显著提升了密云甘薯产业技术水平。但同时也存在育苗规模有待提高、连作病害发生重、机械化程度不高等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剖析密云甘薯产业发展优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应从增强甘薯脱毒苗供给能力、提升甘薯贮藏水平、提高甘薯生产机械化程度、合理轮作等方面促进密云甘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戴宇婷 《蔬菜》2021,(9):31-35
为了进一步促进北京市密云区设施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总结了密云区设施蔬菜产业主推品种、技术、收入和种植人员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蔬菜种植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如规模小、成本高、市场影响力低,科技力量不足,技术服务滞后,闲置较多等。最后,提出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加大人才培养和提升品牌效应等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0.
曹丽丽  戴宇婷 《蔬菜》2022,(5):55-58
为查清密云区最严重的土传病害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和防治情况,采用实地走访和发放调查问卷方式对6个乡镇23个主要设施蔬菜生产基地92个设施蔬菜生产棚室的根结线虫发病原因、发病情况及防治药剂等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结果发现:根结线虫病主要是由温室芦荟种植引起;调查棚室总数的82.61%都有发生,其中老旧设施园区的发病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