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AcNPV·Bt·En复配剂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是一类严重危害多种蔬菜的农业害虫,苏云金芽孢杆菌(Bt)作为害虫微生物防治的主角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Bt杀虫剂在田间防治甜菜夜蛾初孵幼虫中显示出良好的杀虫效果,但仍然显示出单剂的缺陷,如残效期短、对大龄幼虫不敏感.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是一种宿主范围较广的昆虫杆状病毒,能感染30多种鳞翅目昆虫,并对甜菜夜蛾有较好的感染致死力.将Bt与AcNPV混用,可充分利用二者的优势.增效蛋白是由某些病毒基因编码的一类金属蛋白酶,具有酯酶活性.纯化的天然增效蛋白在体外能促进NPV对昆虫离体细胞系的感染,能显著提高NPV对昆虫的感染效果,并可增强苏云金杆菌伴孢晶体对幼虫的毒力.本文首次报道基因工程增效蛋白(En)与AcNPV·Bt科学复配使用对甜菜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目的在于寻求甜菜夜蛾综合治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昆虫杆状病毒增效蛋白(enhancin)也称病毒增效因子(viralenhancingfactor,VEF),是由某些杆状病毒基因编码具有促进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NPV)感染的一类金属蛋白酶[1],具酯酶活性[2]。增效因子在颗粒体病毒、昆虫痘病毒[3]及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ymantriadisparMNPV)[4]均有发现。粉纹夜蛾颗粒体病毒(Trichoplusianigranulosisvirus,TnGV)VEF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rea…  相似文献   
3.
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增效基因的初步研究①吕颂雅孟小林徐进平郜金荣叶林柏(武汉大学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2)PRELIMINARYSTUDYONTHESYNERGISTICFACTORGENEOFTHEPLUTELLAXYLOSTELLAGRANULO...  相似文献   
4.
我国病毒杀虫剂研究与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对环境生态造成的严重影响,我国政府已把保护环境、食品安全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昆虫病毒杀虫剂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优点在于特异性强、毒力高、稳定性好、安全无害,用后能引起害虫群体病毒疾病的流行传播,在相当长时间内可自然控制害虫消长,导致相继世代害虫持续带毒,感染死亡。与其他化学农药和其他生物农药相比,作为生物杀虫剂,最大的优势还在于病毒杀虫剂目前未发现抗性问题,这就为病毒杀虫剂当今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1重组病毒杀虫剂昆虫病毒作为生物杀虫剂具有毒力高、无抗性,用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HrpZ激发对黄瓜、番茄和茄子3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情况。[方法]以盆栽黄瓜、番茄和茄子幼苗为材料,研究了15μg/ml的HrpZ激发黄瓜、番茄和茄子3种植株幼叶后,不同时间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3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变化。[结果]经HrpZ激发后,植株叶片中的3种防御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HrpZ喷施黄瓜12、24和48 h后,PPO、PAL、POD活性相应比清水对照提高83.0%、54.1%和39.3%;HrpZ喷施番茄12、24和48 h后,POD、PPO、PAL活性相应比清水对照提高31.8%、44.6%和33.3%;HrpZ喷施茄子1和3 h,POD、PPO活性相应比清水对照提高228.4%和142.5%。[结论]HrpZ能诱导植物PAL、POD、PPO的表达,从而诱导植物防御反应和系统获得抗性,增强植物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6.
7.
姚帅  徐进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9):100-104
[目的]研究猪轮状病毒VP8与VP7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表达和纯化了猪轮状病毒VP8、VP7蛋白与TAT转导肽序列的融合蛋白VP8-VP7-TAT以及VP8-TAT、VP7-TAT。将3种融合蛋白分别经腹腔注射和灌胃方式免疫昆明小鼠,采集免疫小鼠血液和粪便样品,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Ig G和黏膜特异性抗体Ig A水平;期间观察小鼠体重变化;检测融合蛋白VP8-VP7-TAT的穿肠功能。[结果]腹腔注射组血清中Ig 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但其黏膜Ig A抗体水平较低;灌胃组血清中Ig G抗体水平略低于腹腔注射组,但明显高于对照组。灌胃组能诱导较高水平的黏膜Ig A抗体,高于其他实验组;融合蛋白VP8-VP7-TAT诱导产生的血清中Ig G抗体和黏膜Ig A抗体水平均高于VP8-TAT以及VP7-TAT;在实验周期中,各组小鼠体重均正常;融合蛋白VP8-VP7-TAT的穿肠活性较好,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极显著。[结论]融合蛋白VP8-VP7-TAT经口服或注射小鼠后,能够有效诱导小鼠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并且融合蛋白VP8-VP7-TAT经口服可诱导小鼠机体产生较强的黏膜免疫应答。融合蛋白VP8-VP7-TAT相较VP8-TAT、VP7-TAT,能诱导小鼠机体产生更强的免疫应答,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融合蛋白VP8-VP7-TAT具有穿肠功能。融合蛋白VP8-VP7-TAT经小鼠安全性实验表明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1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表达和纯化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1与TAT转导肽序列的融合蛋白S1-TAT,将融合蛋白S1-TAT经腹腔注射和灌胃方式免疫昆明小鼠,采集免疫小鼠血液和粪便样品,检测血清Ig G抗体和黏膜Ig A抗体水平,期间观察小鼠体重变化。[结果]腹腔注射组诱导产生的血清Ig 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试验组(P0.01),但其黏膜Ig A抗体水平较低;而灌胃组能够诱导中等水平的血清Ig G抗体和较高水平的黏膜Ig A抗体(P0.01);在试验周期中,各组小鼠体重均正常。融合蛋白S1-TAT的穿肠活性较好,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融合蛋白S1-TAT经口服或注射小鼠后,能够有效诱导小鼠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并且融合蛋白S1-TAT经口服可诱导小鼠机体产生黏膜免疫应答;融合蛋白S1-TAT具有穿肠功能;融合蛋白S1-TAT经口服或注射小鼠,均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实验室成功构建了含有对虾抗菌肽基因Pen-2的重组乳杆菌L.casei 393/pen的基础上,研究重组乳杆菌L.casei 393/pen经口服小鼠后的抗感染和免疫促进作用.[方法]将昆明系小鼠和balb/c系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乳杆菌L.casei 393组和重组乳杆菌L.casei 393/pen组,口服灌胃小鼠.每隔7d测量小鼠体重,28 d后检测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和细胞因子IL-6的浓度,并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进行腹腔注射攻毒.[结果]灌胃28 d后,重组乳杆菌L.casei 393/pen组的体重、免疫器官指数和细胞因子IL-6浓度均明显高于其他2个试验组;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攻毒后,重组乳杆菌L.casei 393/pen组的死亡率比乳杆菌L.casei 393低50%,比生理盐水组低83.3%.[结论]重组乳杆菌L.casei 393/pen经口服小鼠后,具有显著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较好的免疫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和构建一种由β-糖苷水解酶Gluc1C和多功能纤维素酶EGX融合而成的纤维素酶嵌合体EGX-Gluc1C。[方法]首先构建了嵌合体的质粒,采用GST标准纯化方法,分别获得重组蛋白Gluc1C、EGX、纤维素酶嵌合体EGX-Gluc1C,并且制备了抗Gluc1C的血清。[结果]通过GST纯化的3个蛋白纯度达90%,可以进行后续的酶活检测;通过Western blot验证,发现抗Gluc1C的血清效价很高(稀释比例达1∶5 000)。[结论]该研究可为纤维素酶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