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39篇
  32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2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小麦生产的生态定位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运用生态学及系统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山西省小麦生产发展现状,确立了加入WTO后小麦生产的生态地位,即小麦是自然资源利用效率高、生态效益大的生态型作物。提出了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是: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进品质。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同时指出小麦生产是社会效益高、生态效益大,而本身经济效益低的弱质产业。应该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把小麦生产的巨大生态效益放在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3.
特旱年旱地玉米限额补灌水肥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旱地玉米限额补灌的水肥效应。结果表明,玉米小喇叭口期灌水675mm/hm2,平均增产玉米2171.5kg/hm2,增产率89.27%,灌水生产效率为3.217kg/mm;3种肥料的增产效果为N>M>P。未灌水条件下,3种肥料的增产效果为M>P>N。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为NPM>NP。  相似文献   
4.
为给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的水氮运筹提供依据,以小麦品种临优2069为材料,研究了山西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冬灌时间和施氮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冬前灌水时间的推迟,小麦总茎数、单株分蘖数、成穗数、产量、籽粒水分生产率、氮肥表观利用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以11月25日冬灌的最高。在施氮量相同条件下,氮肥一次性底施(N10∶0)的拔节期总茎数、成穗数、产量、籽粒水分生产率和氮素吸收量、表观利用率高于氮肥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N7∶3)处理,冬前总茎数、单株分蘖数则相反。冬前灌水时间提前和氮肥一次性底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前期单株干重;冬前灌水时间推迟和后期追氮则有利于灌浆期穗部和总干物质的积累。因此,山西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采取一次性底施,并于11月25日冬灌,可实现冬小麦的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评价不同强筋小麦品种加工品质的差异,以65个强筋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籽粒、面粉及面团品质特性进行分析,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利用综合得分对供试材料进行品质评价,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对其分类。结果表明,在20个品质评价指标中,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1.36%),面团形成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62.90%)。千粒重与稳定时间、拉伸面积等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湿面筋含量与籽粒蛋白含量、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面筋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面筋指数与面团参数(弱化度除外)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20个性状综合成5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2.437%;其中,第1、2主成分的贡献率较高 (33.083%、25.111%),分别代表了面团及蛋白质因子。综合评价得分高的品种(系)有6个,为师栾02-1、新麦26、藁优5766、科兴3302、鲁研1403、陕农33,可作为品质改良的亲本材料加以利用。65个材料可分为5个类群,第Ⅰ、Ⅱ类群的籽粒品质较好;第Ⅲ类群的面团品质最佳;第Ⅳ类群的籽粒、面粉及面团的综合性状较好;第Ⅴ类群的籽粒蛋白与面筋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面包用小麦的改良与选育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小麦不同亲本材料的单交、正反交、复合杂交的后代主要品质性状分析 ,探讨选育优质面包小麦的有效方法。杂交早代进行沉降值测试和SDS -PAGE电泳谱带分析 ,可快速测定早代的主要品质性状和优质基因。  相似文献   
7.
源库改变对小麦子粒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各不相同的3个冬小麦品种,研究源库改变对蛋白质、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千粒重等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源库改变明显影响着子粒蛋白质和千粒重,而对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的影响不大;品种间蛋白质含量对源库变化的反应不同;千粒重的增减因品种而异;面筋的沉积主要受库的限制;旗叶在产量和蛋白质形成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灌浆期喷施微肥对小麦临优2018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用4种微肥在对中筋冬小麦临优2018灌浆期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研究其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微肥处理小麦均可增加产量,对品质也有不同影响,其中硼酸、硫酸锰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硫酸镁对蛋白质和面筋影响较大;硫酸锰对沉降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小麦氮,磷与钾配合施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晋南小麦氮,磷和钾配合施用的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结果的均表明:氮钾,磷钾和氮磷钾配合施用,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增产效果是;三元素配合施用效果优于二克配施,二元配施高于单独施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 3个抗大麦黄矮病毒 (BYDV)冬小麦材料作母本、4个丰产性品种作父本 ,采用 3× 4不完全双列杂交 ,研究分析其抗病性和丰产性遗传特点结果表明 ,抗病性状和产量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 ,以加性基因效应占绝对优势 ;抗病与高产二性状呈负相关 ,应以耐病高产为选择目标 ;抗病母本应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较低的特殊配合力方差 ,丰产父本应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方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