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的生产方法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报道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核多角体病毒(NPV)的生产方法及其在棉田应用的试验研究结果。NPV用棉铃虫幼虫生产。从虫卵接种开始,用人工饲料饲养棉铃虫幼虫,到四龄用病毒感染,六天后收集病死虫,病毒致死率80~85%,单虫含量4~6×10~9PIB。由棉饼粉、粗棉油等配制成诱饵加低剂量西维因作病毒增效剂与NPV混用,显著提高病毒的防治效果。四年田间试验表明,NPV杀虫剂防治棉铃虫的效果相当于或优于常用高效化学农药。1979年开展了大面积飞机微量喷雾PVN杀虫剂的试验,也取得了比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友清  葛珞 《植物保护》1982,8(5):15-15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与湖北国营蒋湖农场协作,研制成功79—4B型棉铃虫病毒杀虫剂。1980年在辽宁、山东、江苏、贵州等十三个省市,二十余单位开展了多点药效试验。试验按协商的统一方案进行,选用当地常用化学农药作对照,小区面积0.05—0.2亩,随机排列,大区面积0.5—2亩,常规方法施药。试验主要结果见下表。 总的看来,79—4B与多种常用化学农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核多角体病毒滴在人工饲料上,让其渗透到饲料内,再放3龄初棉铃虫幼虫,单个饲养,对我所分离的S01—43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单粒包埋病毒)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剂量与死亡率回归方程式为y=3.3387 0.484x,LD_(50)值为2707PIB/克饲料,95%的置信限为1134—6455 PIB/克饲料。5×10~4和5×10~5PIB/克饲料的LT_(50)值分别为7.36和6.27天。在冰箱(4℃)保藏3年的S01—43核多角体病毒LD_(50)活性丧失79.03%,而在室温(大约平均22℃)保藏3年的LD_(50)活性丧失91.21%。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型体内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作杀虫剂的棉铃虫单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基因型存在着异质现象。采用体内纯化基因型的方法,从低剂量HaSNPV感染的单条棉铃虫死虫中分离到两株具有纯基因型的病毒,其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彼此存在差异,但都没有亚克分子带。实验结果表明,该两株病毒为纯基因型病毒。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广泛使用化学农药以来,现在面临两个难题:一是农药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另一个是害虫对农药产生抗性。因此,从维护生态平衡观点出发,探索新的防治途径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昆虫病毒寄主专一性很强,对生态系内外有害的副作用可能是极小  相似文献   
6.
重组杆状病毒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基因缺失、基因插入、改变宿主范围3个方面系统的介绍了杆状病毒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新疆棉区使用病毒杀虫剂防治棉铃虫的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燥和长日照的新疆棉区,使用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制剂,经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每亩10×10~(10)PIB,喷雾一次,防治棉铃虫,均获得较好效果。与化学农药相比:虫口下降率虽不如菊酯区,但蛀铃率接近,经T测验,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