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蘑菇褐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4~25℃,低至10℃,高达35℃,孢子停止萌发,在35℃和40℃恒温中,分别经5天和1天,菌丝均失去生活力;高湿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100%相对湿度下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pH值分别为6和6.4,幼嫩蘑菇煮出液最能刺激孢子萌发,该病菌在菇床初侵染源是覆盖了带有病菌的覆盖土,在夏季对覆盖土壤进行日光曝晒4~5天,覆土前7天,用36%~38%化学纯甲醛3.5kg,兑水20~30kg,喷洒于种植111m~2蘑菇的覆盖土中熏蒸48h以上,防病效果均理想;发病后及时挖除病菇,能防止病菌再侵染,减轻褐腐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2.
蘑菇软腐病(Clodobotryum dendroides Fries)在上海春菇后期的严重发病率可高达35.85%。其分生孢子在20℃时萌发率最高,光照对孢子萌发无明显影响,蘑菇子实体的浸出液有利孢子的萌发。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3.4。这两者的最适相对湿度均为100%。该菌能较好地利用碳源中的淀粉,氮源中以蛋白胨最适宜。孢子的萌发方式有多种多样,萌发初期以端细胞萌发为主,后期最多可长出6个芽管。产孢方式属内壁芽生倒缩式。另外还进行室内药效、药害试验和发病环境的调查,并对病菌的防治措施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是一种创汇农业,国际上誉为“保健食品”,营养丰富,常食菇类可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所以深受国内外群众欢迎。然而食用菌与其他植物一样,也会遭受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等危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蘑菇褐腐病菌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鉴定,上海蘑菇褐腐病,其病原菌为MycogoneperniciosaMagnus与萨卡杜(P.A.Saccardo)和魏景超等的报道相符,用该菌的孢子悬浮液或菌丝块进行接种试验,证明了此菌的致病性,厚垣孢子在一般人工培养条件下不萌发,只有通入由蘑菇菌丝体代谢所产生的气体特定条件下才能个别萌发,在我市人工栽培条件下已有危害蘑菇和草菇。  相似文献   
5.
出菇期间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而使香菇子实体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因而产生各种畸形菇,在冬季气候寒冷的条件下更易产生。其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是我国马铃薯的重要产区之一。晚疫病在本省容易发病的地区最近十年中流行了五次(1954、1955、1958、1959、1961年)平均每两年流行一次,一般减产在20%左右。但也有经常不流行的地区可以被利用为免疫品种繁育的基地。 1.晚疫病在青海不同地区的流行规律: 晚疫病的流行与否,完全决定于当年的气候条件。由于青海省地形复杂,各地的发病条件也不一致。根据影响晚疫病流行的两大主要气候因素——相对湿度和温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地区: 第一类地区为温度能经常满足病害流行要求。如东部农业区的川水和部分浅山地区(海拔  相似文献   
7.
经鉴定,上海蘑菇褐腐病,其病原菌为MycogoneperniciosaMagnus与萨卡杜(P.A.Saccardo)和魏景超等的报道相符。用该菌的孢子悬浮液或菌丝块进行接种试验,证明了此菌的致病性。厚垣孢子在一般人工培养条件下不萌发,只有通入由蘑菇菌丝体代谢所产生的气体特定条件下才能个别萌发。在我市人工栽培条件下已知可危害蘑菇和草菇。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春小麦高产的气候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西部青藏高原上,海拔3,000米左右,是农业耕作历史较短、生产条件较差的地区。解放后,这里沉睡了千万年的大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58年大跃进以来,连年出现了一批春小麦亩产超千斤的高产典型,特别是近几年中,有三个国营农场的春小麦最高亩产都已超过1,600斤;1977年香日德农场有3亩多试验田亩产1,700  相似文献   
9.
10.
六、病菌对碳氮源的利用淀粉作碳源对菌丝生长最有利,其次是乳糖,而甘露糖则最差。在氮源中蛋白胨有利于菌丝生长,其次是磷酸二氢铵,而氨水则不利于菌丝生长。七、孢子萌发方式的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