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1.
本文建立了缬菌胺、代森锰锌及其代谢物乙撑硫脲(ethylenethiourea, ETU)在葡萄和黄瓜中的痕量分析方法,基于储藏稳定性研究阐明了其田间残留特征,并结合我国膳食结构评估了膳食暴露风险。样本经乙腈提取,衍生化后盐析离心,分散固相萃取(d-SPE)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MS/MS)检测。缬菌胺、代森锰锌和ETU在葡萄和黄瓜基质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4%~103%、86%~106%和83%~10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5.7%、0.8%~11.4%、4.4%~11.5%;-20℃避光条件下能在黄瓜和葡萄基质中分别稳定储藏720 d和758 d。缬菌胺和代森锰锌在黄瓜中的半衰期(1.7~2.4 d和1.4~2.7 d)均比在葡萄(6.5~30.1 d和8.6~12.8 d)中的短,而在葡萄中的最终残留浓度(<0.01~0.69 mg/kg)均比黄瓜(<0.01~0.16 mg/kg)中的高。两种果蔬中代森锰锌对儿童群体和一般人群急性膳食风险(%ARfD)分别为0.70%~3.68%和0.48%~2.53%,远低于100%;而代森锰锌和缬菌胺的联合慢性膳食风险为201.3%~831.7%,其中代森锰锌占比99.9%。可见,缬菌胺不会对我国消费者产生不可接受的膳食风险,但需警惕代森锰锌潜在高暴露风险,持续关注其在食物链中的生物累积风险,同步优化膳食结构,为其科学合理使用和健康风险规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农药环境行为及其风险评估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生态健康领域重点关注问题,为明确典型农用化合物吡唑醚菌酯在农作物中的行为特征及其暴露风险差异,该研究结合中国农作物主产区分布,运用确定性和概率性双风险模型评估吡唑醚菌酯长期膳食风险,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花生、黄瓜和西瓜上的原始沉积量高达0.209 mg/kg,半衰期为1.9~9.9 d。作物秸秆中的残留浓度(0.187~75.291 mg/kg)远大于籽粒(≤0.096 mg/kg)。通过膳食途径造成的吡唑醚菌酯暴露会对消费人群造成不可接受的慢性风险,风险商值为123.959%~406.415%。城镇人群的风险显著大于乡村人群(P<0.05),且风险商值随年龄的递增而降低。概率性模型被进一步引入以量化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该研究根据多作物中吡唑醚菌酯残留水平的概率分布,预警其存在高潜在的长期膳食暴露风险。乡村儿童群体的摄入风险明显高于其他群体,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