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西地区多为丘陵旱地,土壤以红黏土为主,土层保水耐旱性强,非常适宜朝天椒种植。凭借较高的价格和较好的经济收益,朝天椒已成为豫西地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种植面积稳步增大。但随着连续多年的重茬种植,朝天椒地下害虫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2.
豫东南地区从事棉花杂交制种始于1997年,由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周边2个村安排杂交制种5hm2,由于第1年技术不熟练等因素,最终成功制种面积为4 hm2,平均生产杂交种子产量2 100 kg/hm2,最高单产2 700 kg/hm2.制种成功的棉农获得90 000元/hm2以上的收入,是种普通棉花经济收入的4~6倍.1998年再安排棉花杂交制种66.7 hm2,制种成功率90%以上,且产量高,纯度好,棉农因收入高而制种积极性高.随着杂交棉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国内棉花科研及种子经营单位陆续进行棉花杂交制种生产,2003~2007年规模化棉花杂交制种面积达2 000 hm2左右,主要集中在河南周口及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3.
张轶辉  崔小伟  毕亚玲  王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42-15344
采用体外试验方法,以蚯蚓和家兔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Cu2+对二者AChE的半抑制浓度(IC50)和双分子速率Ki。结果表明,在抑制时间为10 min时Cu2+对蚯蚓AChE和家兔脑部AChE的IC50分别为3.6和2.4 mmol/L;在IC50浓度的Cu2+作用下,Cu2+对家兔脑部AChE的Ki值较大,为Cu2+对蚯蚓AChE的3.59倍,表明家兔脑部AChE较蚯蚓AchE对Cu2+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洛阳市玉米田蜗牛为害特点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年跟踪调查,弄清了洛阳市玉米田蜗牛危害特点、生活习性、发生特点,分析了其近年重发生原因,提出了以农业措施、物理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大力实施统防统治的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型抗虫杂交棉标杂A_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育经过 母本:1997年从GKl9中选株连续北育南繁加代自交纯合和系选而成。父本:1998年从标杂A,后代选株98J,1999年用463无酚鸡脚叶、Y2、辽无等无酚材料进行花粉聚合杂交,2000年选育而成鸡脚叶品系,2002年确定株系02J,并连年封花自交。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花生地下害虫花生新黑地珠蚧为研究对象, 对其田间危害及虫体发育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系统发育研究。田间调查结果表明, 花生新黑地珠蚧在河南省一年发生一代, 多发生于沙壤土, 主要以珠体状的2龄若虫为害花生根部; 雌雄珠体数量及大小差异均较大, 单株花生上为害的雌珠体数17~78头, 雄珠体数59~146头, 雌雄珠体性比为1.00∶2.61, 雌雄珠体直径分别为4.72~7.26 mm和1.83~2.65 mm。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和传统形态学分类的综合分析表明本研究中所采集害虫为花生新黑地珠蚧, 隶属于半翅目蚧总科珠蚧科。  相似文献   
7.
转抗病基因棉花荒地生存竞争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转抗病基因棉花及其常规未转基因棉花(受体)在野外自然条件下的生存能力,探讨其成为杂草的可能性,为转抗病基因棉花的生态安全性评价奠定试验基础。结果表明,转抗病基因棉花在与杂草的竞争中处于弱势;转抗病基因棉花与受体棉花除长势外,在与杂草的竞争中均无优势;转抗病基因棉花在荒地自然条件下,无论是种子,还是植株残体(根或植株片段)均不能安全越冬,不会成为杂草。  相似文献   
8.
花生田圈绒泡菌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河南省南阳市花生植株上出现了一种黏菌,通过田间调查、取样、室内检测和向黏菌方面专家求证,确定该黏菌为绒泡菌类圈绒泡菌,及时提出了治理方案供当地生产和植保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
棉花区试的主要目的是对育成或引进的棉花新品系(种)的特征、特性、应用价值、适宜种植区域和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等进行多年多点系统研究和总结。通过河南省不同生态区-(多)年多点试验,在春播、麦棉套种或与其它作物配套栽培条件下,鉴定杂交棉参试品系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早熟性、纤维品质、抗病性、抗虫性等,为杂交棉新品系的生产试验、品种审定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有效防治河南省玉米青枯病的药剂。[方法]采用药剂拌种方法,研究了10种药剂对河南省原阳、漯河两地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河南省玉米青枯病的主要侵染病原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主要药剂苯醚甲环唑、氟菌唑等三唑类杀菌剂对青枯病的防效较好,其他药剂的防效一般。[结论]为河南省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