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座壳孢菌剂生产及其防治温室白粉虱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初步探索了座壳孢 Aschersonia 的实验室生产条件及其防治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的应用方法。建立以玉米粉为主要培养基的生产流程,与通用的麦芽汁琼脂为培养材料相比,菌剂的材料成本降低95%,菌剂的寄生率显著提高。干菌剂、粉剂的体积小,便于密封、长期低温贮藏和运输等。而粉剂的制成,又使微生物农药商品化具备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2.
3.
玫烟色拟青霉北京变种防治温室白粉虱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82—1984年,在北京郊区温室黄瓜上,用玫烟色拟青霉北京变种的制剂,系统控制温室白粉虱。试验明确在平均温度15~21℃、相对湿度79—93%条件下,拟青霉寄生率:若虫80%、蛹63%、成虫41%。初瓜期开始防治三次,防治期70天,种群增长指数为0.40,控制种群效果达95%,成虫防效为94%。  相似文献   
4.
防治温室白粉虱的玫烟色拟青霉北京变种强株系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B菌株,是1980年自北京郊区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成虫上分离到,鉴定为玫烟色拟青霉北京变种(P.fumosoroseus var.beijingensisFang et Q.T.Chen n.var.)。野生菌株保藏到1982年后,菌株的寄生性、生长习性等均减退。但经人工诱变,得到的13—41.、13—21B.、13—48等人工突变株,在寄生性上有极显著的提高;菌落重量增加0.24—1.7倍;产孢量提高0.59—1.3倍。培养特征也有较大的差异。1982年来,在保护地内用诱变菌株混合制剂防治黄瓜上的温室白粉虱,对于减少种群和上层叶成虫数量均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6.
7.
用昆虫病毒杆状病毒科的甘蓝夜蛾和棉铃虫的核型多角体病毒以及小菜粉蝶颗粒体病毒,对哺乳动物小白鼠、金黄地鼠,豚鼠和裸鼠分别经腹腔和静脉接种及口服病毒进行实验性感染,于感染后15—4O天解剖,取被感染动物脏器悬液回接靶虫,使靶虫患典型病毒病,死亡率达13—100%,其中口服病毒回接靶虫的阳性,对说明昆虫杆状病毒可感染哺乳动物的意义较大.经腹腔和静脉接种的哺乳动物,可在其胰脏和脾脏中经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到核型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