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鼷鹿生境选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仅见于西双版纳勐腊县鼷鹿(TragulusjavanicuswiliamsoniKlos)栖息地生境因子的调查分析,初步得出鼷鹿栖息环境与植被类型、下木、地被、坡度、坡向、海拔、土质的相关程度。对各生境因子的优先选择顺序分别为:下木郁闭度,地表覆盖物,坡度,植被类型,土质,海拔,坡向。并初步划分出鼷鹿的4个生境等级为:(1)最佳生境地;(2)良好生境地;(3)一般生境地;(4)劣等生境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峄县地方豆角品种“秋里白”为试材,进行夏季播种不同密度试验,以确定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综合群体结构优良,高产优质、等内品率高、抗病性好等因素,以667m2定植900~1 100株最好。  相似文献   
3.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核心。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虽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已逐渐形成了各种成功的模式。我们必须探讨新途径,采取新对策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4.
北京都市农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讨论了都市农业的概念、特征与发展情况,从北京市的生态建设、居民生活需要以及市场条件、郊区的自然环境出发,分析了北京市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及其优劣条件,指出了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最后就北京市都市农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枣庄地区两用型越夏辣椒生产中存在的产量降低,品质变差,病虫害严重,效益下滑,栽培面积逐步萎缩等问题,对影响辣椒产量及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合理密植、水肥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有效地提高了当地辣椒生产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枣庄市在草莓生产中,推广选用一种结构合理的钢管大拱棚及在越冬生产中采用三膜一被式覆盖方式的同时,配合实施了选择适宜品种、科学温湿管理、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蜜蜂授粉保果、绿色防控病虫害等一系列集成技术,实现了草莓周年高产高效栽培,产品优质。  相似文献   
7.
大拱棚秋延迟辣椒低本高效保护方式及关键配套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金平 《蔬菜》2014,(5):45-46
对大拱棚秋延迟辣椒的保护方式进行改良,并配套良种优化、培育壮苗、平衡肥水、合理整枝、防治病虫害等相关栽培技术,合理调节秋冬季节不利于辣椒生长的因素,以促进辣椒正常生长,达到低本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波兰2号马铃薯种薯秋繁保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波兰2号”马铃薯,属中熟品种.产量高,为枣庄地区主栽品种之一。每年均从东北大量引进种薯进行早春生产,种薯价格较高,且在运输中易发生烂种等现象,从而制约了马铃薯种植业的快速发展。枣庄地区秋季气候是马铃薯良好的生长季节。通过茎尖剥离,培育试管苗,早春生产小型种薯.再进行秋繁,一般亩产可达750~1000kg,是解决自繁自用的好途径。现将秋繁保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利用产业结构评价指标和分析模型,对新疆1952-2008年间的产业结构演进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产业结构贡献方程以及偏离-份额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新疆产业结构演进的总体特征,及其与就业、经济增长等相关要素的耦合关系。进而总结了新疆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提出"稳定优化第一产业、调整提升第二产业、升级改造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进入高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边缘区是地域上集中体现这一变化的重要景观。在遥感解译和GIS技术支持下,确定了北京城市边缘区范围,丰台区部分地域位居其中;进而采用统计分析技术对1992年以来的丰台区土地利用变化历史过程及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成为其他用地的重要补给来源,建设用地补给来源是全方位的,并且土地利用结构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土地利用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加强。最后,利用马尔可夫模型对丰台区未来10 a的土地利用结构及空间发展走向进行了预测,得出农业用地转化幅度将逐渐减小,直到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河东地区将是近期土地利用结构转移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