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引进不同鲜食玉米新品种在西昌进行比较试验,考察其鲜食产量,选择出适应西昌种植的鲜食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青贮玉米是选用生物产量高的品种,在乳熟期宫秆带穗收割青贮饲用。青贮玉米柔嫩多汁,营养丰富,生物产量高,1亩青贮玉米含可消化蛋白质相当于1500公斤玉米籽的营养价值,比种植普通玉米高1倍以上,发展优质青贮玉米,对提高种养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结构和促进我省畜禽养殖业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现将青贮玉米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7854 是以掖 478×156(156 为 PN78599 选系)的杂交种组建基础材料,采用增加种植群体、测用结合、目标区域选育与南繁加代相结合的育种方法选育出的高产、多抗、适应性强、配合力高的玉米自交系。利用该自交系作为亲本组配出经过省级以上多区域审定,适宜西南高原玉米生态区种植的杂交种 7 个,拓宽了该区域玉米育种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广西防城港首次截获苜蓿黄萎病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批进境的美国苜蓿草样品中保湿分离得到了3株与苜蓿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相似的目标菌VA1、VA2、VA3.该目标菌在PDA上生长迅速,菌丝生长0.8~1.0 mm/d,2~3 d即可生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斑点;菌落为白色圆形,边缘规则呈圆形,菌丝较致密,气生菌丝较少,菌落中心乳白色奶冻状;培养4~5 d即后产生气生典型轮枝状分生孢子梗,7~8 d后菌落中央表面因产生休眠菌丝开始变成黑褐色至黑色,20 d后菌落的表面和背面大部分均变黑色,仍不产生微菌核和厚垣孢子.该目标菌的纯培养用V.albo-atrum特异引物Vaa1/Vaa2进行检测,PCR 扩增后得到预期330 bp的产物片段,产物序列与V.albo-atrum相应序列的相似性为100%.从而鉴定确认该目标菌为苜蓿黄萎病菌V.albo-atrum.  相似文献   
5.
台湾乳白蚁不同种群兵蚁形态学及COI基因序列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直接观察和显微测量技术,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9个种群中的兵蚁形态进行了研究,并对9个种群兵蚁mtDNA上的COI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台湾乳白蚁兵蚁的量值范围大于目前相关资料中记载的范围,首次发现了台湾乳白蚁兵蚁存在圆形头和长卵形头两种兵蚁,台湾乳白蚁兵蚁的囟孔形状有近圆形、扁圆形和近三角形等多种,变异较大;同时发现其种群间遗传差异小于0.2%,佐证了形态学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玉米因其用途广被称为粮(食)、经(济)、饲(料)三元作物。玉米不仅因其营养价值高,更因为玉米的饲料价值高于其它禾谷类作物被称为饲料之王。联合国粮农组织(FAD)把人均拥有玉米量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玉米深加工的需求量愈来愈大。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是利用杂种优势获得经济效益最明显、增产潜力最大的高产作物。凉山州地处四川省西南部,种植玉米的范围内,海拔相差大,生态类型复杂,立体气候明显。该区内的高产纪录仍为全省最高纪录。该文主要介绍了凉单8号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栽培要点、制种要点、综合评述等。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我国目前外来生物中文名中的一些不规范现象的成因和危害。根据国际动物和植物命名法规的相关精神以及汉语本身的语言结构特点,建议对我国外来生物中文名的订名进行规范化,建立一套没有同物异名和异物同名现象的外来生物中文名称系统。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是利用杂种优势获得经济效益最明显、增产潜力最大的高产作物。凉山州地处四川省西南部,种植玉米的范围内,海拔相差大,生态类型复杂,立体气候明显。该区内的高产纪录仍为全省最高纪录。该文主要介绍了凉单8号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栽培要点、制种要点、综合评述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东盟水果进入我国,丰富了国内热带水果消费市场,也带来了水果病害的入侵风险。本文分析了2011~2015年我国从东盟输华水果中截获的真菌与细菌有害生物疫情,结果表明:截获的病菌中真菌有害生物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其中检疫性真菌偶有截获。就全国口岸而言,截获病菌77 822种次,其中病原真菌占99.04%,病原细菌占0.96%;真菌截获种次排前三位的水果依次来自泰国、越南、菲律宾。就广东口岸(不含深圳、珠海)而言,尚未截获病原细菌,截获病原真菌共计15 136种次(其中检疫性真菌截获1种次);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水果占据截获病原真菌次数的前三位;泰国香蕉、龙眼、莲雾和番荔枝和越南火龙果携带病原真菌的风险较高;截获次数较多的病原真菌依次是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匍枝根霉菌(Rhizopus stolonifer)、黏头孢属(Gliocephalis sp.)、小煤怠菌属(Meliola sp.)、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等。根据上述结果,提出相应的检疫监管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口岸检疫提供参考,降低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