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植物保护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新疆哈密瓜分离到的烟草坏死病毒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感病的哈密瓜上分离到的烟草坏死病毒(TNV),其寄主范围较广,在藜科、苋科、豆科和茄科一些植物上呈局部坏死反应,并在葫芦科一些植物上呈局部坏死斑和系统花叶症状。病毒的热灭活点为90~95℃,稀释限点10-5~10-6,体外保毒期在10天以上。病毒颗粒呈六角形,直径约25毫微米。提纯病毒的紫外吸收,最高260毫微米,最低为245毫微米;沉降常数为94s。从病毒提取的核酸的紫外吸收,最高为260毫微米,最低234毫微米;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核酸分子量为1.4×106;病毒蛋白的分子量为2.75×104。经血清学试验,该病毒与烟草花叶病毒的A型和D型的抗血清发生沉淀反应,而与黄瓜坏死病毒的抗血清无沉淀反应。  相似文献   
2.
 1981年夏,在京郊大面积受害的豇豆上分离到一株毒原一豇豆分离物。其症状是顶叶系统花叶,褐色坏死和畸形。生物学测定证明其寄主范围广泛,在所测试的6个科19种植物中,能侵染5个科的十余种植物。苋色藜、奎宁藜、千日红、曼陀罗、蚕豆、豇豆为其易感寄主。但不能侵染白菜、油菜、芜菁、黄瓜、菜豆、豌豆、普通烟和心叶烟等植物。该分离物虽在蚕豆上病状与蚕豆萎蔫病毒Stubbs典型株相似,但从其不侵染普通烟和心叶烟似乎又不完全相同。稀释限点:10-3~10-4;热灭活点50~55℃;体外保毒期(室温)4天以上。桃蚜或豆蚜传。提纯病毒颗粒呈直径25mm,六角形,其三种组分之沉降常数分别为50S (T),67S (M)和118S (B)。提纯的病毒制品其颗粒极易聚集特别是盐类存在时。电镜观察奎宁藜局部退绿斑的超薄切片发现为蚕豆萎蔫病毒所具有的特征性的横截面由7~9个病毒颗粒所组成的管状结晶物以及由非病毒颗粒所组成的大型晶体内含体。根据上述寄主范围、病状、病毒颗粒形态和组分以及内含体的特征,豇豆分离物是蚕豆萎蔫病毒,很可能是与已知的四种毒株不同的豇豆株。  相似文献   
3.
我国蘑菇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北京、上海、福建收集生长正常与异常的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子实体及菌丝进行病毒提取及电镜观察。在感病蘑菇子实体中找到多种病毒颗粒。球形病毒颗粒直径32~34毫微米较常见,直径25及70毫微米颗粒偶尔可见。两种棒状颗粒,一种是20×130毫微米,中心有一条宽的槽;另一种是19×350毫微米,中心有槽,外形与烟草花叶病毒相似,荷兰有过报告。还有长为110~160毫微米的棍棒状颗粒,一端圆形膨大直径35~50毫微米,和一种具有尾状物的颗粒。这两种颗粒和Lesemann,Albouy在超薄切片与提取液中发现的严重的蘑菇病害相关的棍棒状,多态性病毒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4.
玉米矮花叶病毒的株系鉴定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从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 Griseb)花叶病株上分离到1个引起玉米矮化花叶症的新毒株。病毒粒体形态、大小、内含体形状,传染方式、传毒介体和传毒特性,体外抗性,寄主范围等生物学特性与MDMV-B相似,血清学上相关;白草花叶病毒分离物可侵染Paspa-lum dilatatum和Bromus rubens而不同于SCMV;根据在鉴别寄主忻粱7号和Atlas高粱上症状反应的显著差异可与MDMV-B相区别。据此认为它是MDMV的1个新株系,称为MDMV-G。1984年测定结果,玉米、高粱和谷子都感染MDMV-B和G,二者总的比例相近,山西各地均有分布,但高粱上G多于B,而玉米B多于G。白草是G株系的主要越冬寄主,广泛分布在山西省玉米、高粱栽培区,且自然感染率较高,对玉米和高粱的生产是个潜在的威胁,应予注意。白草在我国分布广泛,G株系的重要性可能不限于山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