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栽培的仙人掌类植物中,长钩玉属、南国玉属、丽花球属、子孙球属、乳突球属、乌羽玉属等许多品种可自花授粉结实,星球属虽不能自花授粉,但经人工异花授粉后也能结实,因此都可以进行播种繁殖。播种一般在4~5月进行。容器可用消过毒的普通素烧浅盆,15厘米口径盆可播100粒左右。播种土用素沙4份、腐叶土3份、田园壤土3份再加适量草木灰、蛋壳粉或骨粉混匀配好,筛去粗杂物,汽蒸消毒后装入盆中。土面用木块刮平,把种子均匀撒于土面上,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播种土面喷雾,起  相似文献   
2.
2004年秋蚕生产季节县蚕桑站陆续接到兴隆乡三溪、庙首、版书等地电话,反映旌德县蚕桑站卖劣质、带病蚕种给养蚕户,使秋蚕发生严重病害.县蚕桑站立即派员深入养蚕户进行调查处理.根据调查,2004年秋蚕发病类型以白僵病、软化病发生较为普遍.初步统计,全县饲养秋蚕(含晚秋蚕)5 500张,发病面积达30%,平均损失率为40%,发病严重的农户约占5%,基本无收.  相似文献   
3.
鄂北小麦新品种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清 《中国种业》2016,(7):39-41
为指导鄂北地区农民更好地种植小麦新品种,充分挖掘其增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以郑麦9023为对照,连续2年考察了种植密度对新品种鄂麦580和漯麦6010的生物产量和子粒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225万~375万/hm~2的种植密度区间内,鄂麦580在开花期和收获期,密度对其单株生物产量无显著影响,而其子粒产量在300万/hm~2的种植密度时达到最高;在该密度区间,郑麦9023和漯麦6010在对应时期的单株生物产量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而子粒产量无显著变化。本研究明确了鄂麦580和漯麦6010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湖北省小麦高产创建工作提供依据,能有效指导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4.
设置生长调节剂Dicamba和2,4-D不同浓度混合液共6种处理,研究Dicamba和2,4-D对5个小麦基因型与玉米杂交得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处理间、小麦基因型间以及二者之间互作均显著影响小麦与玉米杂交得胚率。单独使用100mg/L2,4-D的得胚率最高(26.2%,极显著高于25mg/L2,4-D+75mg/L Dicamba处理的得胚率(19.9%)和50mg/L2,4-D+50mg/L Dicamba混合处理的得胚率(20.0%)。其余3种混合型生长调节剂处理间得胚率差异不显著。襄麦56平均得胚率最高,显著高于扬麦158、郑麦9023和组合0173,其次为裹麦25。同一小麦基因型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的得胚率及同一生长调节剂处理不同小麦品种间得胚率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襄阳市小麦耐湿、抗穗发芽高产稳产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要求,收集湖北全省主栽小麦品种和耐湿、抗穗发芽品种资源,在2011-2013年2个生产年度试验的基础上,筛选、鉴定适合鄂北麦区栽培的小麦耐湿、抗穗发芽高产稳产品种.结果表明,襄麦25和襄麦55两个品种耐渍(湿)、抗穗发芽能力及高产稳产性较强,可以作为鄂北麦区小麦耐湿、抗穗发芽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6.
棉花C2H2类型锌指蛋白基因GhSIZ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RT-PCR技术从陆地棉中克隆到1个编码C2H2型锌指蛋白的基因,命名为Gh SIZ1(Stress Induced Zinc finger protein1)。该基因编码239个氨基酸残基,预测蛋白分子量为26.6205 k D,等电点为6.52。Gh SIZ1包含一个C2H2型锌指结构域,在其N端含有保守的L-box,C–末端含有一个转录抑制结构域EAR/DLN-box。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Gh SIZ1与可可(XP_007044496.1)和中粒咖啡(CDP00218.1)中的锌指蛋白亲缘关系较近。实时定量PCR分析Gh SIZ1在棉花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根中表达量最高。低温、高盐、干旱胁迫处理后Gh SIZ1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Gh SIZ1定位在细胞核中。本研究表明,Gh SIZ1可能在棉花响应低温、高盐、干旱等非生物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寻找方便、安全、高效的小麦单倍体苗加倍处理方法,选用秋水仙素3个浓度(0.1%、0.2%、0.3%)、3个处理时间(3h、4h、5h)对单倍体苗进行浸根加倍处理;同时,比较了加光与不加光、全程通气与不通气、分蘖节打孔与不打孔等技术措施下单倍体苗的移栽成活率、加倍结实率。结果表明,室温下以0.2%的秋水仙素浸根处理3~4h,期间持续通入空气并进行遮光处理的效果最佳,可获得90.0%的加倍率。避光和持续通气处理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和加倍率,其在高浓度加倍处理和长时间加倍处理时显得尤其重要。分蘖节打孔伤害了植株,降低了加倍后植株的成活率,但能提高低浓度短时间处理时植株的加倍率,对低浓度长时间处理和高浓度处理则不适用。  相似文献   
8.
在种植小麦赤霉病高感品种襄麦1321的田间进行施药试验。调查5种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分别喷施1~4次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24h内降雨对氰烯菌酯的防效影响最大;咪鲜胺防效相对较差,不同施用次数的病指防效为42.51%~64.55%;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和氰烯菌酯施用3~4次的处理防效较高,病指防效均达70%以上;福美双的防效随施用次数增多而提高,施用4次的处理防效也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9.
上位性效应等水稻杂种优势理论的探讨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杂种优势遗传学机理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其中,上位性等遗传效应在水稻等粮食作物的杂种优势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杂种优势的重要遗传基础。此文依据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的研究状况回顾入笔,阐述了这些观点的局限性;然后从上位性效应及杂种优势综合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展开论述,并简述了关于杂种优势理论的几种新见解,最后以杂种优势理论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了笔者对该领域前景的展望。笔者期望通过此文为今后开展杂种优势基础理论尤其是上位性及综合效应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旌德县华佳蚕茧公司创建于2002年初,是在原县外贸公司及基层茧站基础上改制而成的私营股份制企业,现有职工26人.改制以后,公司确立了立足资源优势,发展订单蚕业的经营理念,以"公司 农户"为经营模式,以科学引导和技术、资金扶持相结合等手段,让利于民,增进沟通,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旌德蚕茧产业化经营的路子,蚕农、公司、丝厂三方受益,企业与农户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