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岛石灰岩资源保有量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较为匮乏.随着海南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石灰岩资源快速消耗,对石灰岩地区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威胁.本研究对海南的陆生贝类多样性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这些物种进行了濒危程度的评估.结果表明,人为干扰程度低的石灰岩露头点拥有最高的贝类多样性和物种的特有性,从而具有较高的物种保护价值.文中建议对东方县俄贤岭和保亭县毛感仙安石林两处的石灰岩露头点及其周边缓冲区进行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用桃蚜和人工卵赤眼蜂蛹连续饲养东亚小花蝽的效果。用赤眼蜂蛹连续饲养的6代东亚小花蝽 ,其若虫发育和成虫产卵能力均与用自然寄主桃蚜饲养的相同世代的小花蝽没有显著差异 ,各代间若虫发育和成虫产卵能力也基本相同。表明用赤眼蜂蛹做饲料可以满足东亚小花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用赤眼蜂蛹做饲料 ,雌、雄成虫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 1 5d和 1 0 9d ,单雌产卵量为 56 5粒 ,雌成虫产卵期和寿命分别为 9 8d和 1 2 7d。用桃蚜做饲料 ,雌、雄成虫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 1 1 2d和 1 1 0d ,单雌产卵量为 50 0粒 ,雌成虫产卵期和寿命分别为 9 2d和 1 2 9d。用赤眼蜂蛹饲养小花蝽的饲料成本不超过 0 2 4元 /头  相似文献   
3.
卤虫在不同饵料培养介质中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啤酒酵母和单胞藻为投喂饵料,新疆艾比湖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为投喂对象,建立三个实验组分别进行研究,观察在不同饵料条件下艾比湖卤虫的生长,探讨不同饵料对卤虫的生长、成活的影响。通过对卤虫体长和存活率的测量,建立了卤虫在不同饵料情况下的生长方程、生长曲线和存活率曲线,并通过对方程和曲线的分析获得以下结论:投喂单胞藻组卤虫的生长最慢,存活率最低25表面以后全部死亡;投喂酵母组卤虫生长最快,在0≤t≤42.6时体长值最高,存活率较低,投喂单胞藻和酵母的混合饲料组卤虫的前期生长次于酵母组,后期生长超过之,存活率较高且成熟个体产虫量和产卵量也多于酵母组。  相似文献   
4.
郑伟  李继刚  吴岷 《植物保护》2009,35(5):35-38
利用Trizol试剂,从实验室培养的模式贝类散大蜗牛(Helix aspersa)成体触角中提取总RNA;应用SMART技术,反转录合成cDNA第1链,长距离PCR扩增得到双链cDNA,分级分离后将片段插入λTripIEx2,再经包装完成蜗牛触角的cDNA文库构建。经平板培养及蓝白斑法检测,未扩增文库滴度达到1.22×106 pfu/mL,扩增文库滴度达到5.6×109 pfu/mL,重组率达到96.4%以上。挑取部分克隆转成质粒,酶切分析显示插入片段平均长度大约为500 bp。经过上述工作,得到了一个高质量散大蜗牛触角cDNA文库,为进一步研究陆生贝类化学感受相关基因及其与行为的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诱导大盐湖卤虫(Artemia.francisana)和东营卤虫(Artemia.sinina)产休眠卵,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最适终止滞育的方法,结果表明:用20℃冰冻20d,3%的H2O215min处理对大盐湖卤虫休眠卵最有效,而4℃下饱和卤水浸泡25d对东营卤虫休眠卵最有效,研究还发现在不同盐度和温度的组合培养条件下得到的休眠卵,用同一种终止滞育方法处理后,其孵化育不同。  相似文献   
6.
转Bt基因棉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干、湿漏斗分离法,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转Bt基因棉"GK12"和"新棉33B"对棉田0~15 cm土层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线虫和螨类为棉田土壤无脊椎动物优势类群,其频度分别为54%以上和18%以上,与亲本常规棉"泗棉3号"相比,"GK12"提高了土壤线蚓数量,但降低了某些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如同翅目、目和双翅目)的数量;两种Bt棉田中,"新棉33B"棉田的同翅目昆虫数量显著高于"GK12",蜘蛛目数量显著低于"GK12"棉田,其他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的数量则基本上无显著差异."GK12"显著降低了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两种Bt棉中,"新棉33B"棉田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Renyi多样性指数曲线也表明,"GK12"棉田各土层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均显著低于"泗棉3号"棉田;"新棉33B"棉田各土层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多样性高于"GK12",但10~15 cm土层常见类群和优势类群的多样性较低.在各土层中,土壤无脊椎动物数量、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动态在不同类型棉田趋势基本相同.7~11月期间,10月是土壤无脊椎动物数量的高峰期,此时在"泗棉3号"棉田土壤无脊椎动物在0~5 cm的表层和10~15 cm的深层土壤均较多,在"GK12"和"新棉33B"棉田则集中于10~15 cm的深层土壤.11月, "泗棉3号"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呈下降趋势,"GK12"则呈上升趋势.可见,种植Bt棉"GK12"可改变某些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的数量,降低类群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两种Bt棉田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也有一定的差异,"新棉33B"棉田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多样性高于"GK12".  相似文献   
7.
东亚小花蝽成虫和卵的耐冷藏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东亚小花蝽成虫和卵在 5℃中的耐冷藏性。冷藏前将小花蝽在两个温度中分别饲养1~ 4d的结果表明 ,1 5℃中饲养的成虫 ,其冷藏寿命显著较 2 5℃中饲养的为长。雌虫冷藏寿命较雄虫为长 ,饲养 4d的雌虫平均冷藏寿命达 98d ,雄虫为 2 8 9d。冷藏 1 3和 2 6d的小花蝽 ,其单雌产卵量 (约 2 7粒 )与未经冷藏的个体没有显著差别。产于黄豆芽上的小花蝽卵较耐冷藏 ,冷藏期 1 9d以内 ,卵孵化率保持 75%以上 ;卵孵化率随着冷藏时间的加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用桃蚜和人工卵赤眼蜂蛹连续饲养东亚小花蝽的效果。用来眼蜂蛹连续饲养的6代东亚小花蝽,其若虫发育和成虫产卵能力均与用自然寄主桃蚜饲养的相同世代的小花蝽没有显著差异,各代间若虫发育和成虫产卵能力也基本相同。表明用赤眼峰蛹做饲料可以满足东亚小花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用赤眼蜂蛹做饲料,雌、雄成虫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1.5d和10.9d。单雌产卵量为56.5粒,雌成虫产卵期和寿命分别为9.8d和12.7d,用桃蚜做饲料,雌、雄成虫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1.2d和11.0d,单雌产卵量为50.0粒,雌成虫产卵期和寿命分别为9.2d和12.9d,用赤眼蜂蛹饲养小花蝽的饲料成本不超过0.24元/头。  相似文献   
9.
灵芝成分改善睡眠功能试验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不同产地灵芝子实体的三萜、多糖及重金属等成分含量,并通过直接睡眠试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试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试验和戊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等试验,比较6种样品对小鼠睡眠的影响.结果发现,V号样品具有改善睡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大瓶螺(Pomacea canaliculata)体色、性别与贝壳形态之间的关系,运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对来自于人工繁育的F5纯合体色品系37只深褐色个体(26♀♀,11♂♂)、34只黄色个体(14♀♀,20♂♂)贝壳的正壳口观、壳口观、壳顶观进行地标标点,获得贝壳的形态信息。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典型变量分析,检测出不同体色、性别个体间的差异。通过各个标点对于相对扭曲的贡献率,探究其形态变化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体色个体的贝壳形态存在着明显差异,正壳口观较壳口观及壳顶观更能体现贝壳差异;而不同体色的贝壳差异均不及相同体色不同性别个体间贝壳的差异。典型变量分析结果通过普氏距离和马氏距离得以反映,所有组别间的马氏距离均有显著性差异,而普氏距离仅在壳顶观的深褐色和黄色雌螺间以及壳顶观的深褐色和黄色雄螺间无显著差异;对正壳口观各标点对相对扭曲的贡献率分析表明,贝壳形态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壳口上半部,支持不同体色和性别的大瓶螺在贝壳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的结论。发掘大瓶螺中所存在的这些差异对探究不同体色个体的适应性差异提供了重要参考,也表明几何形态测量学可以作为贝壳形态研究的有效方法应用于贝类形态学和种群分析等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