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1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山麓农田-侧柏群落(群落Ⅰ),油松-华山松-锐齿栎群落(群落Ⅱ),油松-华山松-栓皮栎群落(群落Ⅲ),油松-华山松-辽东栎群落(群落Ⅳ),巴山冷杉-落叶松群落(群落Ⅴ),红桦-牛皮桦-巴山冷杉群落(群落Ⅵ)6种类型群落的高等植物及其针叶树小蠹虫的多样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山麓灌丛群落至针阔混交林群落之间,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呈递增趋势;在中山针阔混交林群落与巴山冷杉和落叶松群落、红桦-牛皮桦-巴山冷杉群落之间,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从总体来看,森林植被的多样性程度高于灌丛和草甸,阔叶林则高于针叶林.群落优势度指数的变化规律则与之相反.不同森林群落类型中针叶树小蠹虫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研究结果表明:针叶树小蠹虫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群落Ⅱ、Ⅲ、Ⅳ、Ⅴ、Ⅵ、Ⅰ;针叶树小蠹虫群落优势度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不同类型的森林植物群落中,针叶树小蠹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生态环境复杂,植被丰富的中山针阔混交林群落中,针叶树小蠹虫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较大,但优势度指数低,小蠹虫大发生的几率较小.加强管理,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对提高植物群落自身调控害虫种群数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阻隔法防治草履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草履蚧 [Drosichacorpulenta(Kuwana) ]进行了胶环、毒环、绑扎塑料裙和毒绳等阻隔试验。结果表明 :应用废机油 +羊毛脂 (5∶1 )进行涂环阻隔防治 ,效果最好 ,其粘性持续时间可达 80~ 1 2 0d。利用“阻隔法”防治草履蚧的防治最佳时期应设在草履蚧卵开始孵化后至上树前的 1月上旬至 2月上旬  相似文献   
3.
使用触角电位仪测定花椒窄吉丁两性成虫对10种寄主果实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使用Y型嗅觉计测定其对8种强烈EAG反应的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1)寄主果实的10种挥发物均可引起花椒窄吉丁不同程度的EAG反应,100 μg·μL-1时胡椒酮和正葵醛分别引起雌虫和雄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d-柠檬烯、月桂烯在100 μg·μL-1时引起雄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然而在10 μg·μL-1时引起雌虫的EAG反应绝对值最大。10种挥发物中,花椒窄吉丁对(±)-α-乙酸松油酯和罗勒烯的EAG反应相对较弱。2)配对T检验发现仅反式-2-己烯醛对两性成虫的EAG反应存在极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而所测的其他挥发物对两性成虫的EAG反应不存在性别差异(P>0.05)。3)1~100 μg·μL-1的芳樟醇对雄虫驱避显著,10~100 μg·μL-1的正葵醛对两性成虫均驱避显著,1~10 μg·μL-1的胡椒酮、10~100 μg·μL-1的γ-松油烯对雌虫驱避显著(P<0.05),10~100 μg·μL-1的月桂烯、0.1~1 μg·μL-1的d-柠檬烯对雄虫引诱显著。雄虫对1~100 μg·μL-1的反式-2-己烯醛驱避反应显著;雌虫仅对10 μg·μL-1的反式-2-己烯醛驱避反应显著,反式-2-己烯-1-醇在0.1~1 μg·μL-1时对雌虫驱避显著;但在10~100 μg·μL-1时对雌虫引诱显著。说明一定浓度的月桂烯、d-柠檬烯、反式-2-己烯-1-醇对花椒窄吉丁具有引诱作用,一定浓度的芳樟醇、正葵醛、胡椒酮、γ-松油烯、反式-2-己烯醛、反式-2-己烯-1-醇对花椒窄吉丁具有驱避作用,可作为引诱剂或驱虫剂成分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红脂大小蠹、华山松大小蠹和云杉大小蠹形态学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陕西省渭南地区的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秦巴林区的华山松大小蠹 (D. armandi)和祁连山林区的云杉大小蠹(D. micans)的形态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大小蠹在形态特征、危害症状等方面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我国昆虫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综述了保护昆虫多样性的重要性,我国昆虫多样性的研究现状,昆虫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6.
陕南现有各类生态旅游区69处,总面积432 831 hm2,占陕南山地总面积的6.19,占陕南中高山地总面积的9.23,旅游产业框架已基本形成,陕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交通条件优越,发展生态旅游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防治落叶松叶蜂的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40%氧化乐果乳油、50%敌敌畏乳油和50%甲胺磷乳油2000倍液防治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的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的杀虫效果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以50%甲胺磷效果最佳,12h死亡率达30%以上,24h死亡率达55%以上,36h死亡率达85%以上,48h死亡率达100%。  相似文献   
8.
草履蚧测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西安市受草履阶[Drosicha corpulenata(Kuwana)]危害最重的15号杨和经济林木等的虫情调查,从实践中总结出简便、实用的草履阶虫情调查方法和预测预报技术。其中,在测报技术上,着重探讨了将草履阶主要天敌的发生规律及其对草履阶控制能力预测纳入测报内容,提高了测报的准确性。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对草履阶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进行中、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9.
青海云杉针叶和枝条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固相微萃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 MS)提取方法,分析了青海云杉针叶和枝条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共鉴定了65种化学成分。其中针叶中分离鉴定出42种挥发性成分,占峰面积99.78%,主要成分为α 蒎烯、莰烯、左旋乙酸冰片酯;枝条中分离鉴定出50种挥发性成分,占峰面积的99.93%,主要成分为α 蒎烯、a 水芹烯、莰烯、1 甲基 5 (1 1 甲基乙烯基) 环己烯、石竹烯。青海云杉针叶和枝条的挥发物质中,萜烯类物质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花椒窄吉丁高发期寄主植物的不同品种间挥发物组分及相对含量,为进一步筛选花椒窄吉丁生物信息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花椒窄吉丁高发期3种品种花椒(大红袍椒、凤椒、狮子头椒)果实挥发物,应用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组分和相对含量。[结果]3种品种的花椒果实挥发物种类差异不大,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主要为烯类、萜烯类、醇类和酯类化合物,d-柠檬烯在3种品种花椒果实挥发物中相对含量最高。大红袍椒中主要以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以d-柠檬烯(30.87%)、月桂烯(17.88%)和桧烯(14.11%)相对含量最高;凤椒中主要以烯类和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以d-柠檬烯(33.82%)、乙酸芳樟酯(20.99%)和桧烯(11.24%)相对含量最高;狮子头椒中主要以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以d-柠檬烯(32.21%)、月桂烯(19.60%)和桧烯(14.28%)相对含量最高。[结论]胡椒酮为大红袍椒果实挥发物的特有成分;2-甲基二十烷为凤椒果实挥发物的特有成分;杀那脱为狮子头椒果实挥发物的特有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