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着重论述了森林食品黄甜竹生产技术要点,包括产地环境质量要求、施肥技术、灌溉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可供同类产品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长期从事竹笋生产的实践,参照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发布的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305.3-2001)要求,总结并提出森林食品红壳竹笋生产6个控制质量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3.
开展了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石硫合剂防治香榧绿藻试验,结果表明:在夏季使用0.1°Bé~0.5°Bé石硫合剂液喷施,绿藻的防治率达到18.1%~87.7%;在冬季使用0.1°Bé~0.3°Bé石硫合剂液喷施对绿藻没有防治效果,0.4°Bé~1.5°Bé液喷施,绿藻的防治率达到11.7%~84.4%;试验所用浓度石硫合剂液在相应的使用期间没发现发生药害。  相似文献   
4.
2010年7月采用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雾化喷粉方法进行防治板栗桃蛀螟试验,结果表明在板栗园喷施不同剂量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后,均可取得显著的防治效果,且防治效果与噻虫啉的使用剂量成正比。噻虫啉每公顷用量为3 000 g和4 500 g时,防治效果最高达到80.64%。平均防治效果均超过70%;噻虫啉每公顷用量1 500 g时,平均防治效果超过60%。防治区比对照区虫果率至少降低16.4%。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茶籽象为害对油茶果产量及茶油品质的影响,对健康茶果和受害茶果平均籽重、茶籽出油率、所提炼茶油的酸值、过氧化值、苯并芘和黄曲霉毒素B1含量等一系列指标进行了对比测定。结果表明:健康茶籽的平均重量7.89g显著高于受害茶籽6.58g(P0.001);受害茶籽出油率显著低于健康茶籽,仅为后者的71.15%(P0.05);受害果的茶油中酸值平均含量为17.79mg/g,过氧化值平均含量0.66g/100g,两个指标都极显著高于健康的茶油,且显著高于食用油国家标准;受害果茶油中苯并芘含量明显增高,但与健康果茶油差异不显著;受害果茶油和健康果茶油中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本研究明确了茶籽象为害对油茶产量及茶油质量的影响,为茶籽象的防治及茶油加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开展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石硫合剂防治香榧绿藻试验,结果表明:在夏季使用0.1°Bé~0.5°Bé石硫合剂液喷施,绿藻的防治率达到18.1%~87.7%;在冬季使用0.1°Bé~0.3°Bé石硫合剂液喷施对绿藻没有防治效果,0.4°Bé~1.5° Bé液喷施,绿藻的防治率达到11.7%~84.4%;试验所用浓度石硫合剂液在相应的使用期间没发现发生药害。  相似文献   
7.
大球盖菇栽培模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球盖菇层架式栽培、畦式栽培、地坑式栽培3种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地坑式栽培明显优于层架式栽培和畦式栽培。地坑式生料栽培的生物学效率达59.2%、出菇产量14.8 kg/m2、净收入111.5元/m2、投入产出比1∶4.0,其生物学效率分别比层架式生料栽培和畦式生料栽培高出12.2%和26.1%,净收入分别比层架式栽培生料和畦式生料栽培提高了12.4%和26.4%;地坑式熟料栽培的生物学效率达185.5%、产量17.8 kg/m2、净收入119.3元/m2、投入产出比1∶3.0,其生物学效率分别比层架式熟料栽培和畦式熟料栽培高出11.3%和18.7%,净收入分别比层架式熟料栽培和畦式熟料栽培提高了8.1%和15.2%。  相似文献   
8.
在田间调查基础上,研究了竹笋基夜蛾[Kumasia kumaso(Sugi)]幼虫在早竹林和红哺鸡竹林中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竹笋基夜蛾幼虫在两种竹林中种群消长曲线均呈倒V形变化.种群密度高峰期出现在4月下旬,在红哺鸡竹林中种群密度高峰较在早竹林中推迟约6d.通过频次分析法和9种聚集度指标对竹笋基夜蛾幼虫在早竹和红哺鸡竹林内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竹笋基夜蛾幼虫在两种寄主竹林中的空间分布格局均符合Neyman分布和P-E核心分布2种分布模型.各聚集度指标也均表明竹笋基夜蛾在早竹和红哺鸡竹林中呈现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