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福建柳杉毛虫的七种寄生蝇形态记述和生物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杉毛虫是一种严重为害柳杉的食叶害虫,探明柳杉毛虫的寄生蝇种类,将为该虫优势天敌的筛选提供更多的选择。本研究从野外采集柳杉毛虫幼虫并带回室内饲养,出蛆化蛹,羽化获得不同种类的寄生蝇。对获得的寄生蝇进行分类、鉴定,并描述其系统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及寄主。调查发现,柳杉毛虫的寄生蝇由多到少依次为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zebina(Walker),瘦钩鬃麻蝇Sarcophaga(Sarcorohdendorfia)gracilior(Chen),黑角狭颊寄蝇Carcelia(s.str.)nigrantennata Chao et Liang,松毛虫狭颊寄蝇C.(s.str.)matsukarehae(Shima),星毛虫狭颊寄蝇C.(s.str.)illiberisi Chao et Liang,拟庸赘寄蝇Drino(Palexorista)inconspicuoides(Baranov),羚足鬃麻蝇S.(Sarcorohdendorfia)antilope B#x00F6;ttcher,共7种,其中蚕饰腹寄蝇、瘦钩鬃麻蝇、黑角狭颊寄蝇分布较广,种群数量较多,寄生率较高,分别为7.44%、7.37%、5.48%,被认为是优势种;且拟庸赘寄蝇为福建新分布记录;柳杉毛虫是黑角狭颊寄蝇、星毛虫狭颊寄蝇、拟庸赘寄蝇的新寄主;还发现2种重寄生蜂寄生于寄生蝇。记述柳杉毛虫的7种寄生蝇形态特征,有助于今后识别其天敌昆虫,研究害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评价寄生蝇种群对维护柳杉林分生态系统稳定和防控柳杉毛虫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商品化天敌昆虫在我国不同区域释放可能受到极端温度的影响和制约。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是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等蛀干害虫的重要天敌之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在我国南方应用时控害效果常不稳定。以商品化花绒寄甲成虫为研究对象,并以常温25℃为对照,研究不同高温胁迫条件(33℃、36℃、39℃、42℃和45℃)对成虫的寿命、生殖、体内营养物质及抗氧化物活性的影响,旨在综合评价花绒寄甲成虫对高温胁迫的适应能力,为探讨其在我国南方松林中最佳释放时机、控害效果评价以及种群稳定性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胁迫(33℃~45℃)对花绒寄甲的成虫寿命具有显著影响,且随温度升高而显著缩短,据此可将高温区划分为致死高温区(42℃~45℃)、亚致死高温区(39℃~42℃)和高适温区(33℃~39℃),其中花绒寄甲成虫在致死高温区内无法产卵,且卵块不能孵化;表明高温胁迫诱导花绒寄甲成虫产生强烈的抗逆代谢,消耗了大量营养物质,显著改变花绒寄甲成虫体内总糖、海藻糖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与此同时诱导花绒寄甲SOD、CAT活性的显著升高,POD活性的显著降低,与清除自由基有关。花绒寄甲成虫商品化种群耐受高温胁迫能力较弱,建议其在选择林间释放时间时,规避高温的潜在影响。应采用高适温区(33℃~39℃)进行驯化,以增强其成虫的耐高温及控害能力。  相似文献   
3.
柳杉毛虫是一种大型鳞翅目类食叶害虫,在我国南方多个省份均有分布,可危害柳杉、云南松、侧柏等多种寄主,其中以柳杉较为严重,重者导致林分大面积枯死。文中在收集查阅近6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寄主与分布、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虫害综合防治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发现该虫在不同区域能适应不同的寄主,并在夏、冬季节对极端温度具有特殊的适应性;柳杉毛虫性引诱剂的开发和应用可有效杀灭雄虫个体并降低后代种群数量;一些优势天敌具有较好的控害潜能,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可为更好地控制虫害和开展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9个不同种源(国内的6个福建种源、2个浙江种源,1个日本种源)、69个无性系柳杉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长性状、木材质量、千粒质量和叶片形状,比较其生长特性并对其综合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9个不同种源、69个无性系的柳杉的生长因子、千粒质量、材积质量、叶片形状等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生长量、千粒质量和材质因子是影响柳杉群体生长量、种子质量及材质的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70.13%)。3个主成分综合评价排序前10的无性系编号分别是75、12、15、68、1、7、4、10、3、64;聚类分析法可将不同种源柳杉聚为6个类群,其中,日本及国内的黄龙、溪口、来舟、腊洋种源存在较高的一致性,而国内的石垟、天目、水门及杨梅岭种源间则互相渗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星天牛转录组信息及体内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CYP)、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三大解毒酶系的表达谱情况,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探析其这3种酶系基因家族的类别及其系统演化关系,为星天牛对多寄主种类的适应性与杀虫剂的抗药性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 TM 2500 对星天牛进行转录组测序与数据分析,通过数据筛选并进一步与鞘翅目近缘物种的解毒酶同源蛋白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经测序、序列拼接得到55 260条unigenes,将其与公共数据库进行同源比对,注释了32 247条unigenes,在Swiss-Prot数据库注释的unigenes的数量最多(99.11%);注释到Nr数据库时与赤拟谷盗的unigenes同源性最高(60.25%);在GO数据库中,共有8 083个unigenes被成功注释,根据其功能大致可分为3 类47 亚类;在KEGG数据库中,4 600 条unigenes与162个预测路径可以匹配。通过基因注释发现248条解毒酶系基因在星天牛体内表达,包括139条CYP基因、72条CarE基因、37条GST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星天牛的大部分CYP基因都至少与一种鞘翅目近缘物种的CYP基因聚类在一起,P450基因中的CYP6家族数量与其他近缘物种(鞘翅目)类似,包含的基因数量最多;CarE解毒酶蛋白基因主要为β-酯酶、神经趋化蛋白、外源性代谢酶、未知等4种类型,分别可能参与星天牛的一些激素以及信息素的加工、神经和发育过程、消化与解毒等生理过程;星天牛的GST基因聚类主要包含Microsomal GST、Sigma GST、Omega GST、Delta GST、Theta GST等亚家族,具有保护生物大分子免受氧化损伤、催化活力等功能。【结论】本研究获得星天牛的转录组信息,初步探明星天牛体内三大解毒酶系的表达谱及分化情况,可为星天牛对多寄主种类的适应性与杀虫剂抗药性的产生及遗传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4种常见林业蛾类害虫若干个体为拍摄样本,获取不同拍摄模式下的图像数据,并采用MATLAB2009软件进行识别,比较分析不同拍摄模式对蛾类害虫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单反相机的快门速度对识别率有显著影响(P0.05),以1/2 000、1/4 000 s为最佳;但感光度(ISO)和光圈(f)大小对识别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②拍照设备中以单反相机的平均识别率最高,达93.3%,但3种设备对识别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③不同的拍摄角度对识别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以90°~120°拍摄效果最好,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尽量将拍摄角度控制在90°~120°,以提高图像质量和识别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