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对酿酒葡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文以美乐葡萄为试验材料,于萌芽期、始花期、末花期、转色期、采收期分别施用不同比例的氮、磷、钾、钙、镁的肥,于采收期检测葡萄果实产量、百单重、籽粒数、皮果比、籽果比、可溶性固形物、pH值、果实多酚、香气物质。与对照(ML1)相比,处理组的百粒重无极显著增加。ML11/15/16处理组的每公顷产量较对照分别极显著(P<0.01)增加了20.36%、50.32%、41.02%。在各处理中,仅有ML6的籽粒数较对照极显著(P<0.01)增加了19.44%,仅有ML6和ML8的籽果比较对照分别极显著(P<0.01)提高了13.83%和15.27%,而皮果比未出现极显著提高(P<0.01)。ML3/5/9处理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较对照极显著(P<0.01)增加了10.10%、8.16%、6.21%。除ML4和ML5外,其他处理组的果汁pH值均有所下降,并且在ML3/6/7/8/10/12/13/14/15/16处理中出现了极显著差异(P<0.01),有回归最佳葡萄酒pH值范围的趋势。美乐果实香气物质中乙酸辛酯、正庚醛、辛醛、对二甲苯作为处理组间特异香气类型,分别仅分布在ML7、ML13、ML14和ML4中。ML11果实多酚综合品质指数最高。ML11处理组的(皮、籽)总酚、(皮)花色苷、(皮、籽)总黄酮、(皮、籽)黄烷醇和(皮、籽)单宁较对照分别极显著提高了74.56%、231.88%、62.05%、114.61%、675.62%、109.27%、138.91%、267.13%和3985.29%(P<0.01)。五种元素对果实多酚综合品质的影响力为Ca>N>Mg>P>K,其最佳理论组合为N4P2K4Ca2Mg3。结果为合理利用配方肥提高果实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防菌混合接种对葡萄灰霉病菌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为靶标菌,通过抑菌圈试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离体果实接种试验,将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GLB191和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 GLB197生防菌株单独或混合接种,初步探究了单菌株和两菌株混合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抑菌圈大小达30 mm以上,灰霉孢子萌发抑制率达94%以上,其中两菌株混合500倍稀释液对孢子萌发抑制率高于单菌株处理;离体果实接种试验表明,两菌株混合处理病斑抑制率高达70.89%,高于单菌株GLB191和GLB197的病斑抑制率55.48%和52.91%。田间防效试验表明,两菌株混合防效与化学药剂无显著差异,防效为70.02%。因此,两菌株混合接种可更有效地防治葡萄灰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对酿酒葡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文以"美乐"葡萄为试验材料,于萌芽期、始花期、末花期、转色期、采收期分别施用不同比例的氮、磷、钾、钙、镁肥,于采收期检测葡萄果实产量、百粒果实质量、籽粒数、皮果比、籽果比、可溶性固形物、pH值、果实多酚和香气物质。与对照(ML1)相比,处理组的百粒重无极显著增加。ML11、ML15、ML16处理组的每公顷产量较对照分别极显著(p<0.01)增加了20.36%、50.32%和41.02%。在各处理中,仅有ML6的籽粒数较对照极显著(p<0.01)增加了19.44%,仅有ML6和ML8的籽果比较对照分别极显著提高了13.83%和15.27%,而皮果比未出现极显著提高。ML3、ML5和ML9处理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较对照极显著增加了10.10%、8.16%和6.21%。除ML4和ML5外,其他处理组的果汁pH值均有所下降,并且在ML3、ML6、ML7、ML8、ML10、ML12、ML13、ML14、ML15和ML16处理中出现了极显著差异,有回归最佳葡萄酒pH值范围的趋势。"美乐"果实香气物质中乙酸辛酯、正庚醛、辛醛、对二甲苯作为处理组间特异香气类型,分别仅分布在ML7、ML13、ML14和ML4中。ML11果实多酚综合品质指数最高。ML11处理组的(皮、籽)总酚、(皮)花色苷、(皮、籽)总黄酮、(皮、籽)黄烷醇和(皮、籽)单宁较对照分别极显著提高了74.56%、231.88%、62.05%、114.61%、675.62%、109.27%、138.91%、267.13%和3 985.29%。5种元素对果实多酚综合品质的影响力为Ca>N>Mg>P>K,其最佳理论组合为N4P2K4Ca2Mg3。结果为合理利用配方肥提高果实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臭氧(O3)胁迫及恢复过程中葡萄叶片光系统活性的响应,以1年生‘赤霞珠’葡萄(Vitis vinifera L.‘Cabernet Sauvignon’)为试材,设置臭氧 + 弱光(90 nL · L-1 O3 + 10 μmol · m-2 · s-1)、臭氧 + 适光(90 nL · L-1 + 800 μmol · m-2 · s-1)、臭氧 + 强光(90 nL · L-1 + 1 600 μmol · m-2 · s-1)3种处理,均处理3 h,以大气臭氧浓度、适光处理(10 nL · L-1 + 800 μmol · m-2 · s-1)作为对照,分别测定处理后1、5、9和13 h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同时利用Dual-PAM100荧光仪测定叶片PSⅠ及PSⅡ光系统活性分析臭氧胁迫及恢复过程中光系统活性的响应。结果表明:臭氧胁迫可以降低葡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同时降低了叶片的Y(Ⅰ)和Y(Ⅱ)值,在相同臭氧浓度下,随着光照增强叶片受到的伤害加大。恢复13 h后,臭氧弱光和臭氧适光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Y(Ⅰ)和Y(Ⅱ)值回升,但臭氧强光处理的叶片伤害不断加深,光系统活性不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NaCl胁迫下内源褪黑素(melatonin,MT)及其关键代谢物的响应以及施加外源MT对NaCl胁迫下葡萄叶片的光抑制缓解作用,为MT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一年生盆栽‘威代尔’葡萄(Vitis vinifera cv. Vidal Blanc)为试材,进行100 nmol·L-1 NaCl和100 nmol·L-1 NaCl+MT处理,测定不同处理植株、不同器官内源MT、MT合成前体物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MT的主要代谢产物2-羟基褪黑素(2-Hydroxymelatonin,2-OHMel)的含量,分析根施MT对NaCl胁迫下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内源MT代谢的影响。【结果】受NaCl胁迫后,植株不同器官的内源MT、5-HT及2-OHMel与清水对照相比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胁迫7 d时以根系的MT含量最高,其次是嫩梢,成叶中的最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根系中的MT含量大幅度下降,而嫩梢中的5-HT含量增加。根施外源MT后与单纯的NaCl胁迫相比,显著提高了前期成叶中的5-HT含量以及后期新根中的MT含量,嫩梢和成叶中2-OHMel的含量。NaCl胁迫后快速叶绿素荧光曲线(OJIP)形状发生明显改变,最大荧光(Fm)及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下降了31.6%和11.6%,非光化学淬灭(NPQ)显著升高,光系统I(PSI)和光系统II(PSII)的线性电子传递速率ETR(I)和ETR(II)均显著下降;而根施MT后,叶片Fm和Fv/Fm的分别升高了12.9%和7.3%,OJIP曲线中K点和J点分别下降了23.6%和11.3%,增加了叶片对光能的利用效率,线性电子传递速率明显提高。【结论】NaCl胁迫严重抑制葡萄叶片光系统活性,但促进了植株中褪黑素的合成;根施MT缓解了光系统活性的抑制程度,促进MT在植株各器官中的代谢和分配,缓解NaCl胁迫对葡萄叶片光合作用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