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秋季在新疆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乔木西拜,系统采集了重引入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蒙古野驴(E.hemionus)和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的新鲜粪便,运用粪便显微分析法研究三者的秋季食性及其食物生态位。结果显示:普氏野马、鹅喉羚和蒙古野驴采食的植物种类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2.
2008―2010年,对寄生于新疆卡拉麦里与普氏野马同域生活的家马体内的黑腹胃蝇(Gasterophilus pecorum)进行了实验室培养和野外行为观察。将收集到的920只3龄幼虫进行室内培养,结果成功化蛹35个(3.80%),化蛹期为13~27 d,巅峰期为18~20 d(42.86%);17个(48.57%)个体羽化,羽化期为15~27 d,巅峰期为21~22 d(22.86%)。在这些羽化的成蝇当中雄性占11.76%,雌性占88.24%,雄雌比为0.13;其存活期为2~8 d,较大存活率发生在第4-6天(58.82%)。3龄幼虫体长(13.2±7.0) mm,体宽(5.1±4.0) mm,体质量(241±30) mg。相关性分析表明,幼虫的体长、体宽和体质量与成蝇的性别无相关性。交尾行为没有在野外或者靠近的马体的周围环境中发现,羽化初期有梳理和寻求寄主行为。黑腹胃蝇的卵在马的体表和植物茎叶上也均未发现。  相似文献   
3.
2012年6—11月,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卡山保护区)采用痕迹截线等方法,共收集狼粪便278份,采用粪便分析法研究了狼的夏秋季食性。结果表明:夏季和秋季,该区域的主要有蹄类蒙古野驴和鹅喉羚在狼食谱中的相对频率仅为1.94%和3.10%,而野放普氏野马相对频率达到了1.42%。2010年春季的严重雪灾,导致野生有蹄类种群数量锐减,这是狼捕食较少蒙古野驴和鹅喉羚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说明狼已经对普氏野马在卡山保护区的野化进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狼的主要食物为植物、沙鼠和昆虫,其相对频率分别为30.19%,19.35%和13.55%,且夏秋季的食物组成差异不显著(Pearsonχ2检验,P=0.192,>0.05;似然比χ2检验,P=0.131,>0.05),狼的食物生态位宽度比较窄(Bsta=0.28)。狼的食性研究有助于明晰狼与有蹄类,特别是放归普氏野马之间的关系,为普氏野马野放保护管理和监测提供了基础数据,为保护区内狼的数量调控提供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4.
通过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对新疆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乔木希拜区域野放普氏野马天敌狼的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月份狼的日活动差异指数α和昼行性指数β均存在极显著差异(α指数:t=8.009,df=7,P<0.01;β指数:t=13.526,df=7,P<0.01),且β=0.45<13/24,表明在研究区狼为夜行性动物。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季节活动峰型存在显著差异(2011年: χ2=13.087,df=2,P=0.041 1;2012年: χ2=12.452,df=2,P=0.023 4;2013年: χ2=18.998,df=2,P=0.032 6),因此,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狼的活动节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东部,是以荒漠有蹄类野生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018年4~5月,首次较为系统地对卡山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的种类、分布、生境等进行了调查。共观察到鸟类9目21科5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7种。调查结果显示,春季鸟类中,共有留鸟19种、夏候鸟28种、冬候鸟6种、旅鸟6种;繁殖鸟(包括夏候鸟和留鸟)47种,占总数的79.66%;鸟类区系以古北界鸟类为主,占繁殖鸟种数的78.72%。工业发展、人为活动干扰、保护措施等对卡山自然保护区鸟类有不同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对应的保育措施。  相似文献   
6.
7.
采用入户面对面访谈的方法,调查普氏野马野放区的社区牧民对保护区的认识、保护野放普氏野马意识以及积极主动参与保护等。结果表明:① 野放区4个乡镇社区牧民对调查涉及的保护区及普氏野马的认识有显著的差异,但对保护普氏野马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② 野放普氏野马和家畜争夺草场的矛盾,与各乡镇到野放核心区的距离具有相关性;③ 随着到野放核心区距离的增加,社区牧民保护野放普氏野马的意识逐渐减弱;④ 社区牧民对野放普氏野马等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普遍了解较少。根据调查情况及卡拉麦里山保护区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从而逐步理顺社区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5 a来,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狼捕食家畜事件频繁发生,给当地社区牧民造成经济损失并带来心理恐慌,狼与牧民冲突日益尖锐。2012年7-8月,采用入户面对面访谈的方法,调查了卡拉麦里山保护区内狼的危害状况以及当地社区牧民与狼之间的冲突。结果表明:① 6个乡的牧民普遍认为在冬牧点或河谷定居点周围有狼,但是其数量有明显的差异;② 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狼捕食家畜的顺序是:绵羊、牛、骆驼、山羊和马,狼对绵羊明显存在捕食偏好。每户被狼捕杀家畜的数量与家庭家畜拥有量呈极显著正相关;③ 狼袭击家畜的时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以夜晚最为频繁,并且多发生在牧民的冬牧场,即在冬季捕食率较高;④ 狼一般远离道路和人类活动频繁的矿点、旅游点,而在靠近冬牧点和水源点的地方捕食家畜;⑤ 60.5%的牧民认为狼对草原生态系统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痕迹样方和对照样方分析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狼(Canis lupus)的生境选择及其季相变化。结果表明:春季,狼选择海拔900~1 000 m的山坡和山顶,距离水源2~4 km,道路0.5~1 km,居民点2~4 km及隐蔽级高(0.9~1)的区域;夏季,选择山坡和山沟、海拔900~1 000 m、与水源距离≤2 km、距离道路1.5~3 km、与居民点的距离4~6 km;以及隐蔽级高(0.9~1)的地域;冬季,选择山坡和沙丘、海拔≤800 m、与水源距离≤2 km、与道路的距离1.5~3 km、与居民点的距离2~4 km、隐蔽级在0.5~0.9的区域。主成分分析表明,春季狼生境选择主要受人为干扰的影响,夏季主要受水源因子干扰的影响,冬季主要受食物干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尸检方式探究马胃蝇寄生对马体所造成的伤害。结果发现,马胃蝇幼虫在马体内的寄生部位是随着虫龄的增加逐渐向消化道末端移动,直至幼虫发育成熟排出体外,没有明显的逆向移动现象;虫态期最长的3龄幼虫(L3)在寄生部位选择上存在着种间差异性,黑角胃蝇和鼻胃蝇在幽门口外的十二指肠前端,黑腹胃蝇和红尾胃蝇寄生于胃部;马科动物个体感染马胃蝇的数量与被检马匹的年龄(P=0.320)和性别(P=0.665)没有必然联系;马胃蝇蛆病在当地马科动物间普遍发生,胃部损伤面积达60%~80%,其中,野马感染马胃蝇数量最高,其次是野驴和家马。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胃蝇属昆虫危害的认识及再引入野马健康状况的掌握,对于野马保护意识的加强以及强化后续监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