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无人机遥感监测小麦条锈病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病害之一,该病害是一种气传病害,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流行成灾[1].近年来,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植物病害监测的研究逐渐增多.Nilsson[2]综述了遥感技术在植物病害防控中的应用,认为多光谱测量、热红外、数码摄像、雷达、短波、激光、卫星等多种遥感监测技术,在植物病害和植物病害测量中具有很大潜力.无人机遥感也是遥感监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般的航空遥感相比,其具有成本低、分辨率高、受天气条件影响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3.
毛细管打孔单孢分离是将真菌孢子涂布在2%琼脂板上,显微镜下找到单孢后,用内径1mm毛细管直接打孔,然后挑取带有单孢的琼脂饼培养。毛细管打孔简化了单孢分离的操作过程,提高了单孢分离的速度和成功率,特别适合强寄生真菌的分离培养。用于梨黑星病菌、苹果褐斑病菌和樱桃褐斑病菌的分离培养,成功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4.
毛细管打孔单孢分离是将真菌孢子涂布在2%琼脂板上,显微镜下找到单孢后,用内径1 mm毛细管直接打孔,然后挑取带有单孢的琼脂饼培养.毛细管打孔简化了单孢分离的操作过程,提高了单孢分离的速度和成功率,特别适合强寄生真菌的分离培养.用于梨黑星病菌、苹果褐斑病菌和樱桃褐斑病菌的分离培养,成功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5.
我国玉米锈病分布与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概述了我国玉米锈病的发生与分布;介绍了普通玉米锈病已经遍布我国玉米各种植区。南方玉米锈病也从最初只在两个省份发生,发展到目前在多省份暴发。说明玉米锈病适应能力较强,而其他未报道发生的玉米种植区也存在暴发流行的风险。因此,应做好玉米锈病的监测工作。同时,介绍了监测玉米锈病的分子检测体系。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勘界的人力作业成本和劳动强度,实现大尺度、精准勘界,本研究采用一套基于卫星和地理信息技术的新方法进行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勘界,利用2009年7月的Landsat-5卫星图像,截取甘肃省陇南地区热红外遥感影像,利用辐射传输方程对影像进行地表温度反演,通过反演温度实现对该区域的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精准勘界。结果表明:辐射传输方程L_λ=[ε·B(T_s)+(1-ε)L↓]·f+L能较好地反演Landsat-5卫星的热红外遥感影像,建立辐射温度与气温温度的拟合方程t=0.81T-216.52,拟合度较好,R~2为0.61。使用ENVI和Google Earth软件能将反演的温度和地理信息实现图层叠加,并能精准定位到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范围内的村庄及田块。这一技术可实现跨省份、跨地区大面积的遥感监测与调查,并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着卫星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一方法能使与温度相关的勘界调查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抗寒能力的影响,本研究设计9个处理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水溶肥配合处理,测定低温后番茄的生物量及生理生化指标,评估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的抗冷效应。结果表明:各处理(T4除外)的株高均高于清水和常规水溶肥对照;T5地上干重显著优于常规水溶肥组和其他处理组,高出常规水溶肥组71%;T1在根干重指标上,显著优于清水对照和其他处理,高出常规水溶肥组78%。高磷水溶肥处理的MDA浓度最低,其SOD酶活性也较高;T5能显著调动更多的脯氨酸参加抗冻防御,脯氨酸含量高出常规水溶肥66.7%;T1、T3和T5的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水溶肥组,分别高出39%、21%和31%。综合生物量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T5和T1处理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8.
硅(Silicon,Si)是植物的有益元素,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耕地质量中起重要作用。以产量为目的的施肥结构导致土壤大中微量元素有效性失衡以及有益元素逐渐流失或被固定。本文综述了硅在植物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利用、肥料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进展,提出了主要研究方向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苹果轮纹病菌诱导产孢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In order to get a great quantity of spores of 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f. sp. piricola, several methods to promote sporulation of the pathogen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ounded young apple fruits within 60-day old was inoculated with mycelia of B. berengeriana f. sp. piricola and induced under the 365 nm-UV-light; when the brown lesion was shown, the young apple began to form pycnidia on the lesion around the inoculation point after 3-5 days irradiation with UV-light and extruded plenty of conidia. This method induced great more conidia than that of irradiating wounded mycelia with UV-light. However, mature apple seldom produced conidia when induced with the same method.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