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妃子笑荔枝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漳州市是福建省荔枝的主产区,由于受传统乔化栽培模式及落后栽培管理技术的影响,产量历年较低且不稳定,而且荔枝优质品种极为单一,经济效益不高。为改变传统栽培技术,促使幼龄果树早结果、早见经济效益,同时为丰富我市荔枝优质品种,我们经考证有选择引进妃子笑品种,采用“矮化、密植”的栽培模式,以期达到“早产、丰产、稳产、优质”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一、试验概况 (一)试验地点与定植规格 据我区土址类型,于1997年4月在天宝山脚分别选择丘陵台地、山地和平原等三种立地条件建立三个试验基地。基地一亩植1…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葡萄果园选择套种豆类蔬菜,初步研究了套种对果园生态条件,土址肥力及葡萄树体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套种可克服南方中,晚季高温干旱造成葡萄早期落叶,树体营养不良,枝条成熟不足,翌年产量不高品质不佳的端,初步探索出下解决长期制约南方巨蜂葡萄生产的主在因素之一,即中晚季高温干旱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市葡萄种植发展迅速,面积不断扩大。但不少果园管理粗放,果园地下水位高,土壤质地粘重,养分不足,葡萄树势衰弱,生长期又正是高温多雨季节,病虫危害十分猖撅,造成严重损失,制约了我市葡萄的生产。树势衰弱及高温高温是病虫发生、流行的关键因素.葡萄病虫害的防治围绕改善果园生态条件,增强树体抗病虫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一、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是防治葡萄病虫害的根本1、根据我市气候特点,应采取高篱棚架或水平栅架,提高架面;并进行合理修剪和及时打顶、打…  相似文献   
4.
在大试管内研究了草间小黑蛛对褐稻虱的捕食反应,测定了褐稻虱虫龄及温度对功能反应的影响,并建立了同时考虑这2个因子影响的 Holling 圆盘方程.还研究捕食者个体间的相互干扰反应,并建立草间小黑蛛对猎物密度和自身密度的共同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5.
草间小黑蛛对褐稻虱的捕食作用及其模拟模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6.
根据田间调查与室内研究,组建了1986和1987两年褐稻虱田间第6代种群平均生命表.通过重要生态因子的作用效果分析,进一步表明影响第6代种群变动的重要因子为自然天敌,在此基础上,利用生命表的资料,把矩阵模型与差分方程结合起来,构造了褐稻虱田间种群动态的模拟模型,在计算机上逐日模拟褐稻虱的种群动态,其结果与田间实测值基本一致;同时又探讨了此模型与天敌作用模型的耦联模拟情况.由此表明此模型可用于自然变温条件下褐稻虱田间种群数量和发生期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褐稻虱田间种群动态,水稻的受害情况和褐稻虱一种主要天敌——草间小黑蛛的捕食作用,并建立这三个亚系统的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将三个亚模型耦联起来进行逐日模拟,测定出随褐稻虱种群数量、虫龄结构、水稻生育期、产量水平及草间小黑蛛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经济(?)值,为褐稻虱经济(?)值的研究探讨一种比较系统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褐稻虱为害损失测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盆栽单株罩笼接虫试验,测定褐稻虱三龄若虫在水稻分蘖末、孕穗和乳熟期,一龄若虫和成虫在孕穗期为害15天所造成的产量损失。根据褐稻虱的发育历期及其与累计取食量的关系,推算出每头褐稻虱在各虫龄期内的平均为害损失,由此推导出不同虫龄若虫和成虫的逐日为害损失率模型。探讨了一种较为准确的褐稻虱为害损失的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