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南通农场小麦“3414”肥料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正确评估南通农场小麦生产中的肥料运筹及科学指导施肥,分别于2007、2009、2011年在南通农场进行了小麦"3414"测土配方施肥基础试验。通过数据分析,获得了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结合南通农场的实际情况,得出南通农场小麦施肥量分别为氮(N)16.7~19.5 kg/667 m2、磷(P2O5)3.9~4.4 kg/667 m2、钾(K2O)2.0~4.3 kg/667 m2。  相似文献   
2.
3.
本文讨论了性状间遗传相关的遗传机制和育种应用问题,认为造成性状间遗传相关的主要原因有时可能是基因连锁有进可能是一因多效,但一般可是二者共存,互有强弱。不管哪 种原因为主,高度遗传相关的性状总是可以认为受同一连锁群的基因所控制,所以育种实践中用性状间遗传相关的平方为指标对全部目标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同类性状属同一连锁群,所以就做为同一品系的目标性状而不宜放在不同品系中分别选育,且连锁群多少可做为品种内  相似文献   
4.
以北美赤杨木(Alnus japonica)板材为试验材料,长板材规格为20 mm(径向)×70 mm(弦向)×600 mm(轴向),分为常规干燥组(对照组,初含水率为约8%)、热处理组(180℃干燥6 h,初含水率为5%),每组在3根不同的长板材上各连续锯切出3块板材(每组各9块板材),分别将常规干燥组和热处理组的18块板材置于烘箱中重新干燥、烘至绝干;干燥结束后,常规干燥组和热处理组板材均按试验设计进行锯解,每组试件分为两类(自由湿胀试片、大试件),自由湿胀试片取自3块板材左端,每块板材取厚度为5 mm连续的试片5片(共15片试片),板材的剩余部分(尺寸为20 mm×70 mm×560 mm的部分)即为大试件;将常规干燥组和热处理组的自由湿胀试片沿木材径向分层(表层、次表层、芯层)并劈解为小试条,取各层小试条放入恒温恒湿箱进行吸湿处理;常规干燥组和热处理组的18块大试件放入相同条件的恒温恒湿箱进行吸湿,当各组大试件分别吸湿至5%、10%、15%时,各取3个试件,按试验设计锯解含水率试片、应力应变试片;参照有关国家标准,测定试件含水率、湿胀性、吸湿应力应变,分析热处理材与常规窑干材的...  相似文献   
5.
板材常规干燥前通常将其两端锯截的含水率试片利用烘干法估算其含水率,估算值对木材干燥工艺制定及过程控制非常重要。以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木材试件为试验对象,对含水率在试件纵向及横向的分布规律、试片平均含水率的计算公式、试件含水率估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在木材纵向,试片的含水率与锯截位置显著相关,试片间距越大,含水率差异越显著;(2)各试片的含水率分布规律具有一致性,含水率由髓心沿弦向、径向降低。含水率等高线与试件的年轮走向趋势一致;(3)以小木块质量作为权重计算的试片平均含水率与算术平均法计算结果仅相差0.1%左右。该方法适合精度要求更高、板材尺寸大、水分分布不均时使用;(4)试件的含水率估算值比实际值大3%左右,可以使用锋利的切割工具、降低含水率试片的干燥温度以及使用在线装置及时称质量等方法优化试验操作来减小误差。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在四川省理县米亚罗人工云杉林中制造实验林窗,对林窗和林下的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土壤pH值和土壤含水量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相比于林下,实验林窗内土壤和空气温度分别增加0.46℃和0.35℃,实验林窗内的光照强度增加了69.7%。实验林窗内空气相对湿度比林下的略高,土壤pH值和土壤含水量在实验林窗和林下没有显著变化,但存在一定季节动态。对两种生境下云杉更新幼苗存活调查结果显示,林下生境中更新幼苗全部死亡,而实验林窗中幼苗存活率高达23.75%。总之,云杉人工林制造实验林窗尽管对诸多环境因子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光照强度的增加显著提高了更新幼苗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新农药创制是一项艰难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而新农药分子的设计是该工程的源头,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文章对传统的农药分子设计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并在课题组多年新农药创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分子插件法,并以吡啶二芳酮和芳氧吡啶乙酮为例,介绍了分子插件的设计及其在新农药创制中的应用。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将功能基团模块化,便于快速衍生和筛选,从而大大缩短农药的创制周期,满足对速度竞争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刘燕  唐斌  万川  何叶  胡文刚 《林产工业》2023,(4):38-42+50
以现代实木家具中常见的45°斜角接合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实现斜角接合结构可拆装,提高其接合强度为目的,分析了现有斜角接合结构的特征与不足,提出一种通过五金连接件与分体榫相结合的45°斜角可拆装改良方案;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从应力分布角度对现有节点和改良节点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力学试验方法测试了两种结构的抗弯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改良方案的极限承载力平均值比现有方案高18.7%,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获得的节点应力云图与试验中试件的破坏形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改良方案实现了斜角接合节点的可拆装,提高了实木家具斜角接合节点的强度,为后续进一步开发实木家具隐藏式五金连接件及榫卯外观下的节点可拆装设计提供了依据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芳氧吡啶乙酮分子插件为基础,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芳氧吡啶乙酮肟醚类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高分辨质谱等确证。初步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对棉蚜 Aphis gossypii (Glover) 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 5a 和 6i 在50 μg/mL下对棉蚜的致死率分别为76.8%和70.1%,具有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的价值;但其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较差,在100 μg/mL下的致死率普遍低于30%。该系列化合物主要体现出了新烟碱类化合物的活性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其构效关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