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根据罐头加工标准和市场鲜售趋势,经过三年的试验,筛选出了子实体色白、出菇整齐、菌盖圆整、不易开伞、产量高等商品指标优于“三明一号”的S.F.V—9菌株。现报导于下: 一、生物学特性 1.在PDA培养基上的形态:S.F.V—9菌株菌丝白色,绒毛短而较松,粉孢子极少。  相似文献   
2.
不同碳氮比与金针菇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瑞贞  曹晖 《食用菌》1993,15(4):14-15
金针菇培养料的配方有诸多报道,但金针菇培养料中碳氮比究竟多少为适宜,尚未见有详细试验报告。为此,笔者于1992年进行了本试验,目的是寻求金针菇最佳的碳氮比,以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六十年代初,霍林斯(Hollings)首次报道了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感病的双孢蘑菇菌丝体“中有病毒颗粒,从而证实了蘑菇不仅会感染真菌、细菌病害,而且也能感染病毒病。蘑菇感染了病毒病,会直接影响到正常生长发育,轻者减产,重者绝收。如崇明县长江农场有两个连队,连续两年种植蘑菇,菇床不结菇,或结菇后子实体长到似蚕豆大小就死亡,导致蘑菇减产。实地调查,确实并非细菌或真菌所引起的病害,经电镜观察,可见到50毫微米左右的球状病毒颗粒。现将初步调查结果报道如  相似文献   
4.
金针菇担孢子多孢混合杂交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晖  黄瑞贞 《食用菌》1993,15(6):6-7
金针菇担孢子的多孢混合杂交育种是金针菇育种中一种较为简便快速的育种方法.一方面由于担孢子形成的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随机交换和组合而形成基因型各不相同的担孢子,为杂交组合提供了丰富的基因来源;但另一方面,这种方法工作量大,实验无法重复而且由于挑选上的种质不纯可能会引起菌种退化.本实验经过大量的筛选和5年多的重复栽培试验,获得了较为稳定的金针菇杂交菌株.  相似文献   
5.
1986年秋至1987年冬,我们对从国内外引进的11个金针菇菌株,根据目前国内外市场对金针菇制罐标准和商品鲜售的要求,进行了比较试验,初步选出符合制罐标准的FL.V—9菌株和适合鲜售的FL.V—2、FL.V—8菌株,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村料与方法(一)供试菌株FL.V—1(本所从野生菌中分离),FL.V—2(香港中文大学),FL.V—3(本所从嘉定采集分离),FL.V—4(本所采集分离),FL.V  相似文献   
6.
7.
金针菇除有性世代产生担孢子外,它还具有无性阶段产生粉孢子的特性.近年来,育种工作者利用无性粉孢子进行金针菇遗传育种.但据观察,不是所有的金针菇菌株都能产生大量粉孢子的,为此笔者对金针菇粉孢子产生的因子作了初步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供试材料①菌株:FV-2、FV-9、FV-50和FV-51.②培养基:马铃薯琼脂(P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葡萄糖琼脂(DA).  相似文献   
8.
1977年~1982年,用我国一套鉴别品种对本市郊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进行了研究。共采集全郊区61个籼粳稻品种的病标样186份,测试364个单孢菌株,鉴定出8群20个小种,其中ZF_1小种出现频率最高,分布于全郊区,为优势小种。在几年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代表性菌株31个,进行测定,筛选出郊区致病性基本稳定的菌株有:77-43-2(ZB_1)、77-93-1(ZB_(17))、77-03-1(ZD_3)、77-121-3(ZE_1)、77-101-4(ZE_3)77-08-1(ZF_1)、77-91-1(ZG_1)和78-41-1(ZA_(61))。对上海地方品种资源和当家品种进行抗性分类研究。品种资源中以“晚绿”种抗性最强。10个籼稻当家品种,以“庆莲16”抗性最强。18个粳稻当家品种中,“沪选19”抗性最弱。 1978年~1979年在发病严重的枫围公社和向化公社设立病圃。生长期间逐月采集标样,测定其小种消长,病圃每月出现1~2个小种,以ZF_1小种占优势。  相似文献   
9.
10.
黄瑞贞  曹晖 《食用菌》1992,14(6):10-10
灰树花(Grifola frondosus),菌盖为肉质或半肉质,脆如玉兰,味如鸡丝,是一种很有风味的食用菌.笔者曾对本所保藏的四个灰树花菌株进行了栽培试验,其中206号菌株的经济性状较好,生物学效率较高,是一个很有希望作为开发利用的灰树花菌株,现就其特性报道如下:一、特征特性(一)形态特征子实体丛生,由多次分枝的菌柄和扇状的菌盖重叠组成.菌盖初呈球形,后渐展开成偏平状,中央部位下凹,边缘薄、内卷,初期浅灰色,后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