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6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野生松乳菇菌丝的分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松乳菇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对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分别接入不同配方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试验,获得松乳菇试管母种,菌褶分离成功率25%,柄基分离成功率80%,柄与盖交界处分离成功率33%,并将母种扩大培养成再生母种,对所获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腈菌唑防治香蕉叶斑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苯醚甲环唑防治香蕉叶斑病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5%苯醚甲环唑稀释2000~4000倍防治香蕉叶斑病,在发病初期使用,平均防治效果最高达70%。施药3次后,25%苯醚甲环唑稀释2000倍、3000倍、4000倍及25%丙环唑乳油稀释1500倍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0.0%、69.5%、62.6%、73.0%,25%苯醚甲环唑稀释2000倍、3000倍的防治效果与25%丙环唑乳油稀释1500倍相比,差异不显著,可作为香蕉叶斑病防治中的轮换用药。  相似文献   
4.
烯唑醇防治香蕉叶斑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烯唑醇防治香蕉叶斑病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烯唑醇对香蕉叶斑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而且对香蕉生长没有抑制作用,是一个防治香蕉叶斑病优良的杀菌剂,值得在香蕉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稻种材料抗细菌性条斑病性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了对广西新育成的和引进的水稻品种(组合)及新挖掘的野生稻材料进行抗细菌性条斑病性的鉴定。[方法]于2005~2006年,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JZ-8菌株为供试菌株,用改良针刺法在分蘖期对来自广西区试、国际稻圃和南宁野生稻圃的1 251份稻种材料进行抗细菌性条斑病性的人工接种鉴定。[结果]1 251份稻种材料中,抗性材料为11份,占0.9%,中抗材料为52份,占4.2%,其余为中感以下材料。抗性材料的比例因稻型和来源不同而异。IR32720-138-2-1-1-2I、R43449-4-3-43-3、No.733等11份材料对广西细菌性条斑病菌不同致病型具有广谱抗性。[结论]该研究在国内首次对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抗细条病性进行鉴定。在所测试的977份广西野生稻材料中对当地优势菌群抗性反应达到抗性级别的有9份,达到中抗性级别的材料有37份。  相似文献   
6.
茉莉白绢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茉莉白绢病病菌齐整小核菌(S clerotium rolf sii Sacc.)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8℃、pH 5.0~6.0、蔗糖作为碳源、硝酸钾作为氮源及黑暗等条件适合菌丝的生长;28~34℃、pH 4.0~6.0、光照、相对湿度100%加水等条件适合菌核萌发。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纳他霉素制剂等7种防霉剂对溜曲霉等10种引起广西仓储烟叶霉变的主要微生物的抑制作用,选出4种防霉剂进行了烟叶防霉试验。结果表明,在烟叶含水量为18%时,纳他霉素制剂2 000 m g/kg、富马酸二甲酯2 000 m g/kg和山梨酸钾2 000 m g/kg能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防止烟叶发霉。但在烟叶含水量为25%和35%时,防霉剂的防霉效果并不理想,这表明防霉剂的使用可以作为烟叶防霉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从分子水平进一步鉴定引起香蕉叶斑病的突脐蠕孢霉,对突脐蠕孢的Brn1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方法】用引物Brn1 01 (5'-GCCAACATCGCAAACATGG-3') and Brn1 02 (5'-GCAAGCAGCACCGTCAATACCAAT-3') 对3个分生孢子形态差异较大的香蕉突脐蠕孢叶斑病菌(CLER09、D087和JL05)的Brn1基因进行PCR扩增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不同菌株间存在简单的碱基缺失和替换,供试菌株与Exserohilum rostratum在系统发育树上聚类在同一个分支,与Exserohilum属其他种明显分开,形成一个独立的演化群。遗传距离分析表明,供试菌株与E. rostratum亲缘关系相近,菌株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0.018,而Exserohilum属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20~0.093。【结论】E. rostratum菌株间的遗传变异较大,但仍属种内变异;Brn1基因可作为支持具有明显形态变异菌株为E. rostratum成员的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9.
焦铸锦  黄思良 《玉米科学》2015,23(4):138-142
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分生孢子喷洒在玉米花丝上,可侵入玉米柱头的茸毛细胞、表皮细胞以及花丝的表皮细胞,菌丝沿花丝的薄壁组织细胞、维管束细胞向子房方向生长。F.proliferatum侵染花丝后,导致花丝薄壁细胞、表皮细胞皱缩,花丝萎缩变形。结果显示,F.proliferatum可直接侵染玉米花丝,借助花丝通道侵入玉米雌穗,花丝通道是F.proliferatum侵染玉米雌穗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广西金花茶炭疽病的病原鉴定及其寄主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3年首次在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金花茶炭疽病,并从病叶上分离出金花茶炭疽菌;根据致病性测定和病原菌株形态观察结果,将其鉴定为Colletotdchum camelliae Mass.,由该菌引起的金花茶炭疽病在广西属首次报道。为了寻找炭疽病的抗源,通过测定13种金花茶和3种山茶对金花茶炭疽病菌的抗性,结果表明:防城金花茶(C.chrysantha var.phaeopubisperma S.Y.Liang et Z.H.Tang)、东兴金花茶(C.tunghinensis Chang)、多瓣金花茶(C.multietala S.Y.Liang et C.Z.Deng)、小花金花茶(Cmicrantha S.Y.Liang et C.Y.Zhong)、顶生平果金花茶(C.pingguoensis vat.teminalis(Liang et su)S.Y.Liang)5个种或变种表现抗病反应;博白大果油茶(CamelliagigantocarpaHuetT.C.Huang)、红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inn)的红露珍品种、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以及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 Merr.ex Scaly)对Colletotrichum camelliae表现为免疫反应,这些抗性材料将为金花茶的种质改良提供优质抗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