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菇对培养料中有害重金属的富集及临界含量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农科P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培养料中投放不同浓度的氯化汞、氯化镉、三氧化二砷和硝酸铅,研究平菇对培养料中铅(Pb)、镉(Cd)、汞(Hg)和砷(As)4种有害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规律及培养料中各种重金属临界含量值.结果表明,平菇农科P1号对培养料中Pb、 Cd、 Hg和As的吸收富集系数分别为0.027~0.121、0.161~1.440、0.062~0.376和0.112~0.695.平菇对4种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排序为Cd>As>Hg>Pb.平菇培养料中有害重金属Pb、Cd、Hg和As的临界含量值分别为(mg/kg湿重)18.88、0.44、0.94和3.91.  相似文献   
2.
拮抗茄子黄萎病菌土壤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土壤拮抗性放线菌对茄子黄萎病的生防价值,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与汉中地区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154株具有纤维素降解活性的放线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进行初筛,用生长速率法对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ZX-10-4进行抑菌谱的测定,并进行盆栽试验验证其对茄子黄萎病的防治效果,通过形态、培养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研究其分类地位。结果显示,有17株放线菌对茄子黄萎病菌抑菌效果较好且抑菌活性稳定,其中菌株ZX-10-4的抑菌活性最高,抑菌率达90.15%;活性菌株ZX-10-4发酵原液对茄子黄萎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分别为70.00%和60.33%,稀释5倍液的防效也在50%以上。根据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菌株ZX-10-4为白网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reticuli的近似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34种植物丙酮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为开发植物源杀菌剂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活体组织法,测定了采自内蒙古、宁夏草原和荒漠地区34种植物丙酮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在0.1 g/mL质量浓度下,白沙蒿、黑沙蒿、蓼子朴、地肤、中间锦鸡儿、黄芪、甘草、骆驼蓬、圆叶盐爪爪、雾冰藜、滨藜和大麻12个植物样品丙酮提取物对黄瓜炭疽病菌、黄瓜枯萎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中的至少一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大于70%;蓼子朴、黑沙蒿、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矮葱、乳浆大戟、沙打旺、甘草、虎尾草、猪毛菜和角蒿11种植物样品丙酮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作用大于75%;而碱蓬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则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促进效果为55.56%。【结论】黑沙蒿、蓼子朴、中间锦鸡儿和甘草的抑菌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油菜菌核病生防放线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筛选出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生防放线菌。[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采集土样中分离纯化放线菌,以油菜菌核菌为靶标菌,通过生长速率法、菌核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筛选对其具有高效抑菌活性的放线菌。[结果]从采集土样中共分离纯化到132株放线菌,其中有35株对油菜菌核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大于60%,占总分离菌株的26.5%。所分离的35株放线菌中有11株对菌核萌发抑制率在70%以上,其中菌株GSA22-4、GSA26-2、HVA25-3、HVA36-4和AXW4-1可完全抑制菌核的萌发。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有6株放线菌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在60%以上,其中放线菌株X1-8的防治效果达91.7%。[结论]该研究初步筛选出对油菜菌核病有良好生防效果的放线菌,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放线菌菌株153对番茄和茄子的促生效果、基本促生机制以及在植株体内的定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菌液浓度的153发酵菌液对种子萌发和芽的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植株的生长性状有明显的影响,对植株鲜质量和干质量的影响最显著,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14.69%、99.75%和124.06%、96.60%。放线菌菌株153在番茄、茄子根际及体内都可稳定定殖;14~30 d之间,153在植株根内及茎内的定殖数量随时间推移基本不变,菌量分别保持在104和103cfu/g。放线菌153可通过定殖提高植株体内的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还原强度而促进番茄和茄子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芹菜晚疫病又叫斑枯病、叶枯病,俗称"火龙",西北地区露地、保护地芹菜上普遍发生,但冬春保护地较露地发生重.该病在芹菜贮藏期可继续发展,且损失往往重于大田期.  相似文献   
7.
以川楝树皮残渣为原料进行纤维素酶解研究,测定了不同培养时间培养基质中主要胞外酶活性的变化,并对发酵前后残渣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瓦克青霉F10-2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酶解液中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发酵的8~16d内分别达到最大值6.42U·g-1、7.62U·g-1、6.55U·g-1和3.33U·g-1。利用扫描电镜对降解后底物表面结构进行观察,可看到残渣表面变得疏松、柔软,且具有部分微孔。底物残渣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菌株对残渣中各组分均有一定降解。固态发酵培养试验表明,培养24d后残渣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达到42.70%、33.96%和24.62%。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具有抑制番茄灰霉病活性的放线菌菌株,对采自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的15份供试土样进行选择性分离,采用活体组织法对分离到的放线菌进行抑制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活性筛选,并进一步测试高活性菌株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分离到的279株放线菌中有28株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60%以上的室内药效,其中6株放线菌对番茄灰霉病菌室内药效可达90%以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白粉病的药效及其对白粉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测定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白粉病的药效;采用离体叶段法,测定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白粉病菌孢子萌发及其菌落扩展的影响;利用生物电镜技术,观察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白粉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当质量浓度为1 000 mg/L时,天名精内酯酮灌根和喷雾处理的保护效果与治疗效果分别为80.43%和88.03%与82.69%和88.05%,且2种施药方式处理的防治效果与150 mg/L三唑酮处理差异不显著。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白粉病菌孢子萌发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菌落扩展存在明显的控制作用,并呈现明显的质量浓度依赖性,有效中浓度(EC50)为105.431 4 mg/L。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经天名精内酯酮处理后,小麦白粉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形态均发生异常变化,表现为菌丝稀疏、表面皱缩和畸形。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经天名精内酯酮处理后,细胞质发生紊乱;电子致密度明显增大,菌丝坏死;细胞内各种细胞器解体,液泡明显增大,且出现空腔;线粒体肿胀,脊变短,部分脊消失。【结论】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白粉病有较高的防效,具有较优的内吸传导性能,兼具保护和治疗双重效果;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作用主要是抑制菌丝的生长;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白粉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不同于常用杀菌剂品种。  相似文献   
10.
放线菌11-3-1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作用与菌株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进一步明确放线菌11-3-1菌株的生防效果和分类地位,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活体组织法测定其抑菌效果。放线菌11-3-1菌株对供试的15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带可达到19.67 mm。显微镜观察显示,11-3-1菌株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有明显影响,可致使油菜菌核病菌菌丝体畸形、扭曲和原生质浓缩外渗等。11-3-1菌株发酵原液对油菜菌核病的室内药效达96.91%,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和药剂对照组。根据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黄色长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longisporoflav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