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菊花是我国4 大名花之一,也是植物四君子之一,开封汴京公园有着悠久的养菊文化和历史传承,在菊花养殖方面,有得天独厚的艺菊基础,在国家级菊花专项比赛中获奖无数。为让本来秋天开放的菊花,在春天尤其是“五·一”如约绽放,展示开封市花菊花的魅力,让春天来开封的游客也能带走菊花相关记忆,汴京公园与河南大学生命科学院相结合,通过试验研究摸索出一系列花期控制技术措施,开花效果非常理想,有的甚至赶超秋季正常开花。  相似文献   
2.
郝凤  于铁峰  刘晓静  高凯 《草地学报》2021,29(11):2428-2434
以高效型苜蓿(‘龙牧806’‘肇东苜蓿’)和低效型苜蓿(‘公农1号’‘陇东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砂培法,在4个供氮量下(2.1,21,210和420 mg·L-1),研究紫花苜蓿苗期氮素吸收、分配的氮效率型差异及其与根系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效型苜蓿品种的株高、地上生物量、根重、总根长和根体积均显著高于低效型品种(P<0.05);供氮量较低时(2.1和21 mg·L-1),高效型向根系分配了较大比例的氮素,而低效型则向地上部分配了较大比例的氮素,根系形态参数与总氮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根重对氮素吸收的直接作用较大,直接通径系数是1.230和1.102。因此,在氮胁迫下,根系形态对氮吸收效率起重要作用,尤其是根系形态中的根重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秋施氮肥对冷季型草坪坪用性状的影响及其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秋施氮肥(尿素与7种不同类型缓释氮肥)对冷季型混播草坪草生长的影响,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施肥后45d的草坪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速效氮肥能迅速提高草坪草叶绿素及地上生物量(P0.05),改变草坪草颜色;而缓效氮肥更有利于提高叶片分蘖,减缓草坪生长速度的波动,提高草坪的均一性.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8种施氮处理草坪坪用性状评价优劣值依次为:SUD1SUD2木质素缓释氮肥SUDT复合IBDU有机缓释氮肥复合MU尿素,缓效氮肥优于速效氮肥.  相似文献   
4.
以‘甘农3号’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外(防雨网室)盆栽营养液砂培法,模拟土壤中2种氮素形态(NO3--N和NH4+-N)的存在形式,研究混合态氮(NO3--N:NH4+-N为1:1)的5个供氮水平(0,105,210,315,420 mg·L-1)对紫花苜蓿固氮酶活性和酰脲含量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氮浓度;在筛选出的最佳氮浓度下研究2种形态(NO3--N和NH4+-N)氮的7种不同的配比NO3--N:NH4+-N(1/7,1/3,3/5,5/5,5/3、3/1,7/1)对紫花苜蓿固氮酶活性和酰脲含量的影响;并对根瘤固氮酶活性和酰脲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最能促进紫花苜蓿酰脲累积和根瘤固氮能力的外源氮浓度为210 mg·L-1;最佳混合型态氮配比为NO3--N:NH4+-N=1/3。2种试验处理下紫花苜蓿地上部分酰脲含量(y)与固氮酶活性(x)之间分别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可分别用y=0.0321x+0.4759(R=0.911)和y=0.0313x+0.5545(R=0.960)表示,且2模型高度相似,这为寻求生产中评估紫花苜蓿固氮能力的简便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抗冻蛋白基因AFP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紫花苜蓿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胡萝卜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连接到PGEM-T Easy Vector载体上,经XbalⅠ和SacⅠ双酶切,将目的片段连接到PBI121工程质粒上,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和田苜蓿,为提高紫花苜蓿的抗冻性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出抗冻蛋白基因AFP,并构建成AFP植物表达载体.获得了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苜蓿愈伤组织,和田苜蓿愈伤组织的最佳Kan筛选浓度为60 mg/L.经PCR技术鉴定,AFP抗冻蛋白基因已整合到苜蓿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6.
施用磷肥对紫花苜蓿营养价值和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铁峰  刘晓静  郝凤 《草业学报》2018,27(3):154-163
为探究施磷对紫花苜蓿增产效应、营养价值及氮、磷利用率的影响,探明施磷对紫花苜蓿蛋白质合成、积累影响的原因,选用品种甘农3号,在田间小区条件下优化氮肥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磷素水平(P0:0 kg·hm-2;P1:126 kg·hm-2;P2:252 kg·hm-2)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营养价值、氮、磷利用率及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氮肥施用量的基础上,126 kg·hm-2处理紫花苜蓿年总产量最高,为33312.3 kg·hm-2,显著高于0和252 kg·hm-2处理(P<0.05),126和252 kg·hm-2处理的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粗蛋白含量和总蛋白产出量、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生产效率均显著高于0 kg·hm-2处理(P<0.05),且各指标均在126 kg·hm-2处理达最大值,252 kg·hm-2处理反而下降,说明对紫花苜蓿施用磷肥可显著增产,提升品质及提高N、P利用率;磷肥的施用量在紫花苜蓿的产量、品质和利用率的角度均表现为报酬递减规律,说明在紫花苜蓿的生产中磷肥的施用量存在阈值。在施磷水平中表现最优的是126 kg·hm-2。适宜的磷素主要通过激发 NR和GS活性,加强自身的氮代谢能力促进对氮素的吸收和同化,从而提高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效率紫花苜蓿各生育期氮利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刘晓静  郝凤  汪雪 《草地学报》2021,29(11):2461-2469
为探讨不同氮效率紫花苜蓿各生育期氮利用特征,本研究采用室外营养液砂培试验,选取4种不同氮效率类型的紫花苜蓿品种("LW6010""甘农3号""甘农7号"和"陇东苜蓿"),设2个氮水平(210 mg·L-1和21 mg·L-1),以研究其在各生育期的生长特性、根系特性、结瘤特性、氮代谢酶活性及氮积累量。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生长特性、根系特性和氮积累量在成熟期达到最大,结瘤特性在结荚期达到最大,氮代谢酶活性在盛花期达到最大;低氮处理,"LW6010"和"甘农7号"的生长特性、根系特性、结瘤特性、酶活性及氮积累量高于"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高氮处理,"LW6010"和"甘农3号"的生长特性、根系特性、结瘤特性、酶活性及氮积累量高于"甘农7号"和"陇东苜蓿"。综上,氮高效型紫花苜蓿品种"LW6010"对氮素的固定、吸收及转化能力高于氮低效型"陇东苜蓿"。  相似文献   
8.
郝凤  刘晓静  张晓玲 《草地学报》2015,23(5):963-967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Gannong No.3')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光学显微技术,比较研究了5个NH4+-N水平(0,105,210,315,420 mg·L-1)对紫花苜蓿根、茎和叶输导组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浓度的增加,贯通于根、茎、叶3个器官的维管组织先增大后减小,在NH4+-N浓度为210 mg·L-1时,维管束面积最大,木质部区域宽,韧皮部发达,导管数目多,其输导能力最强。此外,各营养器官的其他组织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0~210 mg·L-1随着氮浓度的增加,根皮层增厚,薄壁细胞体积减小;髓腔呈片状的髓组织,面积增大;叶主脉突起程度增大,表皮由长圆形排列更为紧密的单层细胞组成,在210 mg·L-1时处于最优状态,再提高浓度效果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抗冻基因及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低温是限制植物分布与生长的重要因素,低温伤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全球每年因此造成农作物的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本文综述了抗寒基因研究中一些已分离和鉴定出的低温诱导表达基因,对抗冻基因的功能特性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总结了抗冻基因工程的研究方向,对典型抗冻基因的表达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此领域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于铁峰  郝凤  张永亮  高凯 《草地学报》2021,29(6):1217-1223
在科尔沁沙地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为材料,研究豆禾2 ∶ 2和豆禾1 ∶ 2两种间行混播比例对人工草地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和土壤酶活性(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均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呈现表聚性特征;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均表现为豆禾1 ∶ 2处理高于豆禾2 ∶ 2处理,碱解氮和有效钾含量及4种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豆禾2 ∶ 2处理高于豆禾1 ∶ 2处理,说明适当增加豆科牧草比例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酶活性,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和转化;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主要养分因子间具一定相关性,豆禾混播草地的土壤肥力水平是由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因子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