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201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市售泡菜中分离筛选适合尾菜青贮的乳酸菌,筛选获得产酸能力强、青贮效果好的2株菌株,通过细菌形态学、API 50CH试剂条检测,鉴定SD2为植物乳杆菌,SD4为发酵乳杆菌。对两株菌株在5 L立瓶中分别进行培养,确定了各自的培养最适收获期和两株菌株配比,制备的尾菜青贮菌剂总活菌数大于1.0×109cfu/mL。  相似文献   
2.
有效利用尾菜资源,有利于解决尾菜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尾菜处理利用技术是实现尾菜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本文从尾菜饲料化、肥料化、基质化、原料化和能源化5个方面对国内外尾菜处理利用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并根据尾菜的种类、分级及来源,对尾菜处理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选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原种栽培种培养过程中出现污染的时间、污染部位、污染杂菌的种类入手,进行分析判断造成原种栽培种生产过程中污染的原因,针对污染原因及时进行菌种生产改进,进一步加强规范操作、规范生产,从而降低原种栽培种生产中的污染率,保证菌种生产正常进行,为食用菌栽培提供优质可靠的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生产细化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配料、灭菌、无菌操作技术、培养条件、培养检查、贮藏条件几个方面对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生产工艺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陈述.对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生产进行细化管理,实现其规范操作、规范生产.  相似文献   
5.
茶薪菇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瓶栽试验的基础上,选出5个茶薪菇菌株和2种培养料,进行二因素随机区组袋栽试验。结果表明,①AC1产量最高,平均生物学效率为69.2%。AC9平均生物学效率为67.4%,AC1与AG生物学效率差异不显著。②AC1在以棉籽壳为主的培养料上的生物学效率为74.4%,AC9在以麦草为主的培养料上的生物学效率为63.3%。③参试菌株的生物学效率均显著地高于对照菌株(AC4)的生物学效率,达到5.0%的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邵建宁 《食用菌》2007,29(1):41-42
我国西北地区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双孢蘑菇栽培多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内。在栽培设施无加温条件下,从12月一翌年2月双孢蘑菇受气温下降影响,出菇处于停止期,经过越冬,到第2年3-6月继续出菇。本文介绍了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内加挂黑色塑料薄膜,和使用中温偏低型双孢蘑菇菌株进行冬季双孢蘑菇节能栽培,有效地解决了冬季双孢菇不出菇的缺点。甘肃省内应用该技术在9月初堆料,10月上旬接种,10月底覆土,11月中旬至翌年3月采收,比常规冬季双孢蘑菇栽培方式产量提高30%,栽培周期缩短了3个月,提高了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冬季双孢蘑菇栽培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建宁 《中国蔬菜》2006,1(11):48-49
我国西北地区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双孢蘑菇栽培多在日光温室内进行。在不加温条件下,12月-翌年2月双孢蘑菇出菇处于停止期,越冬后,3-6月继续出菇。笔者利用在日光温室内加挂黑色塑料薄膜、使用中温偏低型双孢蘑菇菌种进行冬季双孢蘑菇节能栽培,有效地解决了双孢蘑菇冬季不出菇的问题,形成了西北地区冬季双孢蘑菇连续出菇的栽培新模式。9月初堆料,10月上旬接种,10月底覆土,11月中旬-翌年3月采收,比常规栽培增产30%,提高了日光温室利用率,使双孢蘑菇种植者获得更大收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