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5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钩吻营养和繁殖器官进行解剖学方面研究,并对植物体内的生物碱的分布位置进行定位,此外,还探索了钩吻生物碱的抑菌活性,并对其抑菌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钩吻结构符合一般双子叶植物的典型特征,叶为异面叶,茎圆形,表皮有气孔,髓中有淀粉粒沉积。组织化学染色研究显示,钩吻全株含有生物碱,生物碱类物质主要分布在叶的叶肉组织中,尤其栅栏组织含量较多,维管束中少或无;在茎中,生物碱类物质主要分布在茎的表皮、皮层细胞、韧皮薄壁细胞中,另外,在茎髓周围的薄壁细胞及髓射线细胞中也分布有生物碱类物质;在钩吻根状茎的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皮层、韧皮部的薄壁细胞及射线细胞中均可观察到。通过滤纸片法、二倍微量稀释法测定钩吻生物碱的抑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钩吻生物碱具有广谱抗菌性,对李斯特氏菌ATCC19115、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26003、大肠杆菌ATCC25922、大肠杆菌O157、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铜绿假单胞菌CMCC10104这7种供试菌都具有抑菌活性,且随着生物碱浓度的增加,抑菌效果也随之加强,其中对李斯特菌抑菌效果最明显。选择革兰氏阳性...  相似文献   
2.
某猪场饲养的哺乳仔猪黄痢发病率高达60%以上,死亡率20%以上,而白痢却无发生或零垦存在,因引发仔猪黄痢的大肠杆菌大多具有K88、K99表面抗原,所以,用仔猪腹泻基因工程双价K88、K99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抗体,从而降低黄痢的发病率、死亡率。现将试验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选择年龄相同的“长大”生产母猪26头,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试验组,B组为对照组,经检疫26头母猪均健康无病。 1.2疫苗。 由上海联盈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和上海松江兽医生物药品厂联合生产的“仔猪腹泻基因工程双价K88、K…  相似文献   
3.
[目的]柳叶腊梅是我国特有品种,在民间常被畲族人民用于治疗感冒及肠胃不适,曾被誉为江西四大著名药材之一.柳叶腊梅叶中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柳叶腊梅叶中含量较高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之一.通过鉴定柳叶腊梅叶乙醇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组成,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确定其中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等,为柳叶腊梅叶的功能作用提供依据.[方法]柳叶腊梅叶经超声提取、聚酰胺树脂纯化得到柳叶腊梅叶乙醇提取物.利用LC-MS对柳叶腊梅叶乙醇提取物的成分进行分析,推测出可能的成分后,采用HPLC比对标准品,并通过加标实验确定其具体成分.体外抗氧化实验测定柳叶腊梅叶乙醇提取物清除自由基能力和还原力.利用HPLC测定柳叶腊梅叶乙醇提取物清除ABTS和DPPH自由基的主要活性物质.[结果]利用LC-MS和HPLC共定性及定量测出9种黄酮类物质,包括芦丁(2.612±0.275)μg/mg、金丝桃苷(5.308±0.093)μg/mg、异槲皮苷(13.301±0.072)μg/mg、山奈酚-3-O-芸香糖苷(1.321±0.097)μg/mg、木犀草素-5-O-葡萄糖苷(13.479±0.041)μg/mg、紫云英苷(13.959±0.025)μg/mg、阿福豆苷(9.781±0.033)μg/mg、槲皮素(45.489±1.206)μg/mg、山奈酚(51.293±0.715)μg/mg等9种黄酮单体物质.其中,山奈酚-3-O-芸香糖苷和阿福豆苷在柳叶腊梅叶总黄酮中首次发现.柳叶腊梅叶乙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体外清除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54.588±4.117)μg/mL和(28.053±1.778)μg/mL.柳叶腊梅叶总黄酮在20μg/mL至120μg/mL的选定范围内,铁还原能力呈剂量依赖性.利用HPLC测定出柳叶腊梅叶乙醇提取物清除ABTS和DPPH自由基的主要活性物质为槲皮素和山奈酚.另外,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和紫云英苷3种黄酮单体物质,也具有清除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作用,但活性作用明显弱于槲皮素和山奈酚.[结论]利用LC-MS和HPLC鉴定出柳叶腊梅叶乙醇提取物9种成分.柳叶腊梅叶乙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且主要活性物质为槲皮素和山奈酚.  相似文献   
4.
贮藏温度和包装方式对红富士苹果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分别于0℃和冰温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包装材料及保鲜剂对红富士苹果采后贮藏保鲜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冰温条件下,"微孔保鲜袋+高效乙烯吸收剂"和"保鲜袋+化学吸收剂"2种贮藏方式效果最好,延缓了果肉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TSS)的下降速率,贮藏8个月仍能保持良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1.品种长期贮藏的枣果应选择耐贮且鲜食品质优良的品种,如冬枣、乌头枣、襄汾圆枣等.三变红、金丝小枣等较耐贮,梨枣、木枣耐贮性一般,骏枣、壶瓶枣等最不耐贮.  相似文献   
6.
食品卫生检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目前食品卫生检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食品卫生检验实验教学实验内容、教学手段和成绩测评等方面的改革入手,初步建立了一套适用食品科学及相关专业的食品卫生检验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刘静  潘武林  赵猛  戴芳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144-3146
对林权及林权流转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以此为基础,以市场要素分析和规模报酬分析为视角,对林地流转发生的可行性和必然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搭建林权流转服务平台、完善流转市场竞争机制和加快林权流转的配套措施等激励林权流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葡萄常规贮藏库实现冰温贮藏条件,利用自研的冰温贮藏小温差精确控制系统对常规冷库进行改造研究。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常规冷库温差为0.4℃,实现了冰温贮藏条件,而且改造成本低,能耗小;与常规冷库贮藏的红提葡萄相比,腐烂率降低了13%,果梗新鲜,无SO_2伤害。  相似文献   
9.
紫甘薯花色苷的组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紫甘薯花色苷的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大孔树脂AB-8纯化紫甘薯花色苷,高效液相色谱-2极管阵列法(HPLC-DAD)分析表明,纯化后的提取物中共含有11种花色苷,其中主要成分为酰化的矢车菊素和芍药素.并测定了紫甘薯总花色苷在DPPH自由基清除体系、超氧阴离子体系、还原力和亚油酸体系的抗氧化活性.在质量浓度均为0.5g/L时,花色苷、L-AA和 BHT的还原力分别为0.572、0.460 和0.121,花色苷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清除超氧阴离子IC50分别为6.94和3.68mg/L,表明花色苷还原能力强,并能有效地清除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此外,紫甘薯花色苷能较好地抑制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10.
紫甘薯色素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洪梅  赵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434-2436
[目的]为紫甘薯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川山紫为材料,研究其色素的基本理化性质及pH值、温度、光照、氧化还原剂和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紫甘薯色素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不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乙醚和石油醚;紫甘薯色素水溶液在pH值为1.0-3.0时,性质稳定,呈鲜红色,随pH值升高色素颜色变浅,降解指数增大;温度为20-60℃时,色素性质稳定,温度超过60℃时,色素稳定性迅速下降;光照对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小,连续照射8 d后色素保存率为87%;色素的耐氧化性和耐抗坏血酸还原能力较差;Al^3+和Zn^2+具有护色效果,可提高色素的稳定性,而Fe^3+对色素有破坏作用。[结论]紫甘薯色素为水溶性天然色素,主要成分为花色苷类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