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林业   18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试验地连续多年观察记录,将松毛虫平均虫口与为害面积绘制成曲线图,从曲线图中可得知平均虫口在5条/株以下时,危害面积占试验地面积15%以下,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控制成灾,平均虫口10株以上的,必须采用化防措施。本研究成果实践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在连栋大棚中立体套种苦瓜、大白菜、芹菜对土地利用率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套种栽培模式土地利用率可达175%;常规苦瓜栽培模式1hm2种植13500株,产量为46200kg;套种模式1hm2栽苦瓜6750株,产量达78450kg,比常规栽培增产69.81%,1hm2净收入132960.0元,比常规栽培增收346%,效益明显高于常规种植。  相似文献   
3.
气温对银杏生长量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研究,气温对银杏生长量有一定的影响,日均温达15℃时银杏开始生长,达25℃开始停止生长,生长期达2个月左右。加强经营管理,其生长潜力可提高。  相似文献   
4.
金华气候环境与花卉苗木引种成功的几条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金华气候因子为基础,植物地域分布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了金华花卉苗木引种成功的几条原则:1、1月均温等温线在0~8℃区域内引种易成功;2、暖温带及以北地区引种易成功;3、落叶树种引种易成功;4、本地有同属植物易成功;5、海拔分布区间大易成功,以及积温,日照时数相近易成功。原则应用可减少引种失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金华县1984年至1998年经验收的封山育林四十多万亩范围内取样测定,得出十大效益的结论:封山育林,投工少,成本低,节约资金四千余万元;提供大量小径材和薪柴;加快消灭荒山速度,提高森林覆盖率;形成多树种,多层次森林立体结构;保存大量动,植物种质资源;改善小气候和土壤条件,净化空气,减轻地表迳流,是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用半叶法测定杉木林分光合强度可看出,杉木林的光合强度不但与叶量有关,还与叶子质量,空间结构有关;树冠和蔗增加,叶子受光均匀,净光合强度增大;光照强度60%时,净光合强度最大。杉木林叶子能制造3kg/hm^2.h左右的干物质了制造的有机物只有5%转化为树干材积,转化率随母公顷断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幼要工,有利于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金华县森林资源回归抽样调查,以行政村蓄积量为样本单元,以1989年行政村为控制面积和调查界线。建立1989年与1994年样本各类因子间回归方程,推算1994年全县总体。经推算金华县总蓄积精度达89%。回归抽样调查方法比二类调查节省75%的人力、财力开支,不足之处是:某些因子推算值,由于样本不够,误差较大,需经修正。  相似文献   
8.
我们根据金华地区生产实践,并经过多年试验摸索出一种南瓜-西瓜-玉米高效栽培模式,生产成本低,产品价格稳定、销路大,推广潜力大,适宜规模经营。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金华市婺城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华市婺城区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从用材幼林+套种(玉米、红薯)、竹林或油茶林或香榧+套种三叶青、茶叶+套种山核桃、落叶苗木或幼林+套种(蔬菜、红薯)、杉木林+铁皮石斛、竹林或阔叶林+林下养鸡、竹林或苗木+林下培育食用菌、竹林+竹酒等8种主要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分析其效益。  相似文献   
10.
领导重视、落实经费、确定林政员为乡档案员,建立管理和检查考核制度是提高森林资源建档质量的前提。通过试点制订切合本地实际技术方案是提高建档质量的技术保证。收集造林、采伐等数据,现场调查变动小班,以小班为单位座谈、访问村干部;制订林组进级新规定和修正值是金华县建档的主要技术环节。重新勾绘1984年调查小班,扩大基本图比例尺,以抽样调查蓄积量作为求算建档蓄积量修正值的依据。改林组进级为林级或林令进级,通过其它典型调查,提出有关蓄积、面积修正值,制定一套新的技术规程,是今后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