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9篇
园艺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红松幼苗立枯病的症状、病原、寄主、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蛭石栽培,以菜用大豆为试材,研究外源壳聚糖对NaCl胁迫下幼苗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绿体活性氧(ROS)代谢的影响,以期探明NaCl胁迫下壳聚糖调控菜用大豆光合作用的生理机制。结果显示:NaCl胁迫下,外源壳聚糖通过诱导非气孔因素显著缓解了菜用大豆在胁迫中期(第6~12天)净光合速率(Pn)的下降;外源壳聚糖显著抑制了叶绿体O-·2的产生速率及H2O2含量的上升,显著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在胁迫中期(第6~12天)的活性。无盐条件下,外源壳聚糖在处理早期对上述各指标产生了显著影响,中、后期该作用消失。上述结果表明:外源壳聚糖在NaCl胁迫下对菜用大豆的作用与无盐条件下不同;NaCl胁迫下,壳聚糖可诱导菜用大豆叶绿体保护酶活性及As A-GSH循环的运转速率,及时清除过量ROS,以抑制盐胁迫对光合膜的伤害,这可能是壳聚糖缓解Pn下降,进而缓解菜用大豆干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外源壳聚糖的作用具有时效性。  相似文献   
3.
将西芹鲜根的不同浸提液(乙醇、丙酮、蒸馏水)按比例加入相应的培养基(PDA、水琼胶)中,接入黄瓜枯萎病病菌,观察浸提液处理后的黄瓜枯萎病病菌菌体形态结构、病菌孢子数量及萌发率的变化,以研究浸提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西芹鲜根的不同浸提液(丙酮、乙醇和蒸馏水)都使黄瓜枯萎病菌菌丝的生长受到抑制,病菌孢予数量减少,孢子萌发率降低.其中丙酮浸提液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是乙醇浸提液,最后是蒸馏水浸提液.  相似文献   
4.
西芹种子浸提液处理后黄瓜叶片内生理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西芹种子浸提液灌根处理后黄瓜产生抗枯萎病的生理机制,采用蒸馏水、乙醇、丙酮作为浸提剂,获得西芹种子的浸提液,在黄瓜第一真叶横宽5 cm时进行两次灌根处理,然后于不同时期对其叶片内丙二醛含量、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各取样时期丙二醛含量、电导率较对照降低,丙二醛含量降低的范围为蒸馏水处理8.65%~23.89%、乙醇处理0.68%~13.89%、丙酮处理7.50%~21.69%;电导率降低的范围为蒸馏水处理0.62%~9.47%、乙醇处理0.40%~11.35%、丙酮处理1.86%~19.80%。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各取样时期均较对照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升高的范围为蒸馏水处理12.21%~41.50%、乙醇处理6.28%~62.25%、丙酮处理23.43%~54.38%;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的范围为蒸馏水处理0.08%~25.87%、乙醇处理0.93%~23.08%、丙酮处理2.20%~37.67%。各指标的变化幅度均是丙酮处理大于乙醇处理,乙醇处理大于蒸馏水处理。  相似文献   
5.
选择通辽地区种植的22个红干椒品种,测定其干物质含量、Vc含量、红色素含量,从品质性状方面进行对比研究,通过隶属函数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适合在通辽地区主栽的红干椒品种为:‘千金王’、‘鲁红6号’、‘北星5号’、‘蒙椒4号’、‘韩椒1219’。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粱春播早熟区雄性不育系存在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叙述了高粱雄性不育系的类型和应用情况,并对不育系的发芽出土能力、雌蕊败育、自交结实等问题进行了阐述,探讨了新型细胞质不育系的培育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龙胆草斑枯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黄瓜幼苗子叶期及第一真叶期用不同浓度的氯钾离子共体液进行诱导处理,测定黄瓜叶片中的酶活性。结果表明:诱导后各处理的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到诱导后10 d各处理达到最大值;POD活性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诱导初期对照和各处理变化平缓,10 d后急剧升高,15 d达最大值,之后下降,且经诱导后各处理均高于对照;脲酶活性均高于对照,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诱导后10 d达到峰值。在诱导物浓度为0.5%~1.5%的范围内,黄瓜叶片内各生理生化指标较对照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9.
旨在建立北沙参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通过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测定其净度、饱满度、含水量、千粒重、发芽率及生活力等各项指标,制定北沙参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北沙参种子质量均分成3个等级:沙藏前的一级、二级和三级种子的净度分别≥95.0%,90.0%,85.0%;饱满度分别≥70.0%,60.0%,50.0%;含水量分别为8.0%~12.0%,8.0%~12.0%,≥12.0%或≤8.0%;千粒重分别≥23.00g,18.00g,15.00g;发芽率分别≥12.0%,10.0%,8.0%;生活力分别≥35.0%,25%,15%。沙藏后的一级、二级和三级种子的发芽率分别≥65.0%,60.0%, 55.0%;生活力分别≥70.0%,65.0%,60.0%,其余指标均与沙藏前的北沙参种子分级标准一致。本研究初步制定了北沙参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可为其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评价以及对北沙参药材进行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叶绿体是植物体产生活性氧 (ROS)、且对盐最敏感的细胞器,本试验研究了外源壳聚糖对 NaCl 胁迫下菜用大豆[Glycine max (L.) Merr.]叶绿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期探讨壳聚糖对 NaCl 胁迫下光合作用的调节机制。 【方法】 试验于 2014 年 4 月至 6 月在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基地日光温室内进行。采用蛭石栽培,选用菜用大豆盐敏感品种 ‘理想高产 95-1’ (LX)、耐盐品种‘绿领特早’ (LL)为试材。试验设 4 个处理:1) 叶面喷洒清水,根部浇灌营养液 (对照);2) 叶面喷洒壳聚糖溶液,根部浇灌营养液;3) 叶面喷洒清水,根部浇灌溶有 NaCl 的营养液;4) 叶面喷洒壳聚糖溶液,根部浇灌溶有 NaCl 的营养液。 【结果】 外源壳聚糖显著降低了 NaCl 胁迫下两品种菜用大豆叶绿体 H2O2的含量,显著提高了过氧化物酶 (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 (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活性以及胁迫中期还原型抗坏血酸 (AsA)、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含量;与盐敏感品种 LX 相比,耐盐品种 LL 在胁迫 6~15 d 期间维持了相对较低的 H2O2含量,相对较高的 DHAR 活性及 AsA 含量,在整个胁迫期间维持了相对较高的 APX、GR、GPX 活性,在胁迫后期(12 d、15 d)维持了相对较高的 GSH 含量。 【结论】 外源壳聚糖对 NaCl 胁迫下菜用大豆叶绿体内 POD 活性及 AsA-GSH 循环产生了显著诱导作用,但对不同品种的诱导效果不同,耐盐品种 LL 的 AsA-GSH 循环维持了相对较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这可能是其维持较强光合能力,进而维持较旺盛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