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5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城市垃圾渗沥液引起地下水氮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垃圾堆放场地下水氮污染状况的监测 ,分析了垃圾渗沥液的水质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氮污染影响。结果表明 ,垃圾渗沥液含有高浓度的氨态氮 ,对垃圾场还原性地下水的氮污染主要以 NH+4 -N污染为主。垃圾场地下水氮污染浓度变化与渗沥液数量、浓度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梯田起垄覆膜微集流耕作措施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梯田上,采用地膜覆盖微集流雨水耕作措施,通过对其土壤水分测试结果的分析表明,在极干旱年份,对土壤水分影响较大的层次为0cm ̄100cm土层,100cm ̄200cm可吸收利用的有效水分较少。地膜覆盖在极干旱年份可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率。梯田地玉米最佳栽培模式为:起垄覆膜单行以3.0万株/hm^2,起垄覆膜双行以4.2万株/hm^2 ̄4.8万株/hm^2栽培,其土壤供水能力强,水分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有林场变革的全面落实,森林经营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契机,要想实现进一步发展,必须要积极抓住这一机遇,同时对其带来的影响实施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本文将主要围绕基于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森林经营面临的机遇和制约因素展开分析,并提供具体改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晋北旱地玉米微集水种植技术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晋北旱地农业区,水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成为本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2004年在左云县进行了起垄覆膜微集水栽培玉米试验研究。该技术采用沟垄相间、垄上覆膜、沟内种植,垄面产流、沟内集水的微集水种植方式,以期改善土壤供水能力,增加局部水分供给,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微集水种植的水分利用率较平铺膜和无膜常规种植法分别提高69.77%、104.8%。在不同微集水处理中,顺风斜坡单向垄的效果最好,达到了18.76kg/hm2·mm。该项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的途径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梯田超垄覆膜微集流形式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水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有限的雨水资源,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所在。1998年在王家沟流域梯田地进行了起垄宽、窄膜覆盖微集流单、双行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种植密度4.2万株/hm^2的情况下,起垄宽膜覆盖优于起垄窄膜覆盖,单行种植优于双行种植,起垄宽膜单行栽培较平铺膜产量提高34.5%,纯收入提高65.2%;较无膜对照产量提高58. 1%,纯收入提高71.1%。  相似文献   
7.
针对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梯田玉米产量不高、波动大、效益低的问题,以及该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土壤干旱和降雨分布不均的实际,于1998年开展了梯田玉米耐旱品种选优试验研究。从引进的8个玉米品种中,初步筛选出了晋单35号、忻黄单71号、丹玉13号3个适宜在本区种植的耐旱品种,尤以晋单35号耐旱性最强。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水土保持科技支撑规划是山西省水土保持综合规划的组成部分,其编制对指导全省的水土保持科技发展、提高水土流失防治的科技含量、加快水土流失治理速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全省水土保持科技支撑规划编制的基本指导思想、编制原则、目标任务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