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园艺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正开鲁县位于科尔沁沙地腹地。沙地不存水,地不涝,平原上可以种植果树,素称"沙地果树"。开鲁县栽植苹果始于上世纪60年代[1],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其间陆续引进‘黄太平’‘金红’‘冬红’‘绿香蕉’‘东光’‘宁丰’‘宁酥’‘七月鲜’等品种,栽植面积约1 710 hm2。其中结果面积910 hm2,产量14 000 t,年收入5 600万元。由于昼夜温差大,果实糖分高,又甜又脆,深受消费  相似文献   
2.
开鲁县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属西辽河、新开河冲击平原,土壤多为中性沙壤土,通透性强,矿物质含量丰富;为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果品糖分积累.目前,全县果品经济林1.3万hm2,主要品种为'塞外红'、沙果、李子,挂果面积4333 hm2,年产鲜果6.5万t.年销售鲜果和林下"林经间作",666.7 m2效益8000元,林业户人均年增收1000元、户均增收3000元.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塞外红苹果采用不同厚度(0.01、0.02、0.04 mm)PE袋进行自发气调包装,以0.01 mm PE袋不扎口和1.0μL/L 1-MCP处理作为对照,均置于温度(0±0.5)℃、空气相对湿度90%~95%的条件下贮藏,贮藏120 d和贮藏120 d后货架放置7 d[(120+7)d]时测定各处理果实色泽、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并对以上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调查果实腐烂和果皮、果心褐变情况。结果表明,塞外红果实使用0.02 mm PE袋进行自发气调包装,贮藏120 d和贮藏120 d后货架放置7 d品质较好,与1.0μL/L 1-MCP处理的保鲜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1-MCP处理对不同采收期''维纳斯黄金''苹果的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了生长发育期为185 d(采收期Ⅰ)、192 d(采收期Ⅱ)、199 d(采收期Ⅲ)的3个采收期果实分别用浓度为0(CK)和1.0 μL/L 1-MCP处理后,在常温(20±0.5)℃条件下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晚采果实的呼吸高峰和乙烯高峰较早采果实高,出现时间较早,与CK相比,1-MCP处理能显著降低3个采收期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强度,明显抑制或延缓呼吸高峰和乙烯跃变高峰的出现时间。1-MCP处理对采收期Ⅰ和采收期Ⅲ果实的淀粉含量、淀粉酶活性与CK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1-MCP处理能保持3个采收期果实较高的硬度和原果胶含量、明显延缓可溶性果胶含量和PG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活性的上升,显著(P0.05)抑制采收期Ⅱ果实贮藏13~25 d期间的淀粉酶活性上升,有效延缓淀粉转化。结果还表明,与采收期Ⅰ相比,采收期Ⅱ能维持''维纳斯黄金''苹果较好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等品质;与采收期Ⅲ相比,采收期Ⅱ能保持果实较高的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明显延缓果实软化衰老,延长货架期。综合分析:常温贮藏25 d期间,生长发育期为192 d采收的''维纳斯黄金''苹果结合1.0 μL/L 1-MCP处理贮藏保鲜效果最佳,研究结果为明确生产中''维纳斯黄金''苹果的最适采收期、维持果实采后品质和延缓果实软化衰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塞外红苹果为试材,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成熟度果实在常温贮藏过程中的糖酸组分及含量,分析其动态变化和相关性,为合理贮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塞外红果实的果糖和蔗糖占比最大,二者共可占总糖的60%以上;最主要的有机酸是苹果酸,占总酸的97%以上,其次是柠檬酸。在贮藏期间,七成熟塞外红果实的糖组分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九成熟果实除了蔗糖含量和山梨醇含量呈下降趋势外,葡萄糖含量和果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这可能是因为山梨醇和蔗糖在果实成熟期间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除七成熟果实柠檬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外,其他有机酸含量在不同成熟度果实中均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葡萄糖含量和苹果酸含量分别与总糖含量和总酸含量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866、0.998,二者构成塞外红果实糖酸的最重要部分。综合分析认为,九成熟塞外红果实食用最佳货架时间是9 d,而七成熟果实在货架12 d左右食用最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