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土地整治作为合理用地的一项有效手段,在缓解人地矛盾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一套科学的项目选址评价指标体系,为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决策提供依据十分重要.分析了土地整治项目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相关原则选取了影响因素中的5个因素17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和指标量化的标准.通过对江西省的7个土地整治...  相似文献   
2.
综合考虑婺源油菜种植区域及交通、旅游景点的分布,划分观光农业重点布局区域,以期达到优化婺源旅游资源的目的.基于婺源耕地油菜种植适宜性评价之上,利用GIS软件,叠加分析旅游景点及县域境内公路,对县域内观光农业重点布局进行区划.研究结果将婺源划分为8个重点布局区域,将以上8个区域划分为森林公园、休闲茶园及民俗观光村3种类型,为婺源发展观光农业、优化产业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上饶市水稻3414肥料田间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414田间试验方案,探索在潴育型黄沙泥田上的不同氮、磷、钾配比,旨在提高水稻产量和种植效益。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金优603在潴育型黄沙泥田的最大施肥量为N 16.36kg/667m^2、P2O59.35kg/667m^2、26.25kg/667m^2时,水稻产量达到最大为634.07kg/667m^2;最佳施肥量为N 13.62kg/667m^2、P2O56.02kg/667m^2、K2O 14.23kg/667m^2时,可获得591.66kg/667m^2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丘陵土壤分区的水稻施肥配方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弋阳县土壤养分分布状况,划分弋阳县土壤肥力等别,绘制肥力等别图;创建施肥建议模型,得出各区明确而可行的水稻最佳经济效益施肥方案并得到相应施肥方案图。【方法】基于弋阳县2006—2008三年测土数据和基础地理数据,结合GIS 软件形成养分专题图、坡度图和高程图,分析丘陵县域土壤养分含量分布与地形的关系。结合耕地地力调查数据,进一步对该县土壤进行养分综合等级分区。在分区的基础上,选取能代表各区土壤肥力特性的水稻“3414”肥料试验,利用SAS软件对各“3414”试验数据进行肥料效应方程的拟合,结合方程求解各区水稻最佳经济效益和对应的施肥量、施肥比例。【结果】中、高含量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主要分布在平原及低坡度区;低含量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主要分布在丘陵、低山、岗埠地带。弋阳县耕地主要肥力等别区共9区,各区水稻最佳经济效益为8 313—13 500元/hm2,对应的氮、磷、钾施肥量高低有别,施用比例为1.0﹕0.18—0.49﹕0.48—0.85。【结论】丘陵县域土壤养分含量分布变异较大,与地形分布相关。采用宏观GIS和建模技术,结合土壤分析数据和田间试验数据,针对不同分区提出各区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西上饶市水稻肥料利用率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138个"3414"水稻施肥试验结果,应用ARCGIS和SPSS分析软件,分析了上饶市水稻当季肥料利用率的空间分布及土壤类型、施肥水平、地貌类型和土壤肥力等对水稻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饶市水稻当季氮、磷、钾肥料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6.86%、18.86%、43.89%,在上饶市的不同区域存在差异,表现为:西南东南西北北部中部。水稻当季肥料利用率受土壤类型(土种)影响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其中发育较差的潴育型红沙泥田中水稻的当季肥料利用率最高,而发育程度最高的潴育型乌鳝泥田中的利用率最低;不同施肥水平的影响为:随着氮、磷、钾施用量的增加,水稻肥料利用率呈下降趋势;地貌类型的影响为山地丘陵平原;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水稻肥料当季利用率的影响为低肥力中肥力高肥力。  相似文献   
6.
综合考虑婺源油菜种植区域及交通、旅游景点的分布,划分观光农业重点布局区域,以此达到优化婺源旅游资源,提高婺源旅游景点组合度的目的。文章在婺源耕地油菜种植适宜性评价基础上,利用GIS软件,叠加分析旅游景点及县域境内公路,对县域内观光农业重点布局进行区划。最终将婺源划分为八个重点布局区域和三种类型:森林公园、休闲茶园及民俗观光村,以此为婺源发展观光农业,优化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