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麦田施用不同水平的蟹塘固体废弃物淤泥和伊乐藻,研究了小麦对淤泥和伊乐藻氮素的消纳吸收能力,并分析了淤泥和伊乐藻施入麦田产生的二次污染风险。结果表明:小麦植株的吸氮量随着淤泥和伊乐藻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高施用量下,植株对淤泥和伊乐藻氮素吸收能力持续增加潜力不大;当淤泥和伊乐藻处理的氮素投入量高于562.5kg/hm2时,土壤氮素残留量和损失量会明显增加,会加大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对烟蚜防治效果较好的黄色粘虫板(简称黄板)应用于生产,进行英格尔公司黄板和河南佳多公司黄板对烟蚜田间防控的对比试验,以常规化学防治(喷10%吡虫啉3 000倍液)为对照。结果表明:2种黄板均显著降低烟蚜虫口数,使用20d后分别比对照降77.9%和85.3%;使用黄板虫口减退率明显高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种黄板田间蚜传病毒病病情指数分别比对照下降57.1%和85.7%,发病率下降62.5%和81.25%。河南佳多公司的黄板防治效果显著优于英格尔公司的黄板。  相似文献   
3.
小羊肚菌菌丝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产自江西九江小羊肚菌人工栽培时不同培养基、不同碳源、不同氮源、不同碳氮比及不同酸碱度等生长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羊肚菌最适宜的培养基为豆饼200 g(煮汁),玉米粉5 g,蔗糖20 g,KH2PO4 1 g,MgSO4 0.5 g,NaNO30.01 g,酵母膏0.5g,琼脂20 g,水1 000 mL;小羊肚菌菌丝能利用多种碳、氮源,其中以果糖为最佳碳源,以NH4NO3和牛肉膏作为最佳氮源,小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比为20:1,小羊肚菌菌丝培养的适宜pH为6.  相似文献   
4.
以去离子水为提取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蝉花(Cordyceps cicadae)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蝉花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20(m/V,g∶mL),在这个条件下蝉花多糖提取率为2.37%。  相似文献   
5.
对槲蕨(Drynaria roosii)的根际真菌和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共获得46株根际真菌,分属2亚门5目6科9属,青霉属、曲霉属、木霉属、镰刀菌属为槲蕨根际真菌优势属;50株内生真菌分属于1亚门4目5科12属,青霉属、曲霉属、木霉属、镰刀菌属为槲蕨内生真菌优势属。槲蕨植物内生真菌及其根际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装液量、培养基初始pH值、摇床转速及培养温度对蝉花菌丝生长状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Richard液为培养基、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装液量60 mL、初始pH值为6.0~7.0,摇床转速为180 r/min、培养温度为25℃时,有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法,研究葎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定溶剂浓度、液料比和提取时间3个因素的3个水平进行中心组合试验,建立总黄酮提取率的二次回归方程.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优化组合条件.结果表明,葎草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42%、液料比40∶1、提取时间22 min,该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预测值为3.537%,验证值为3.472%.  相似文献   
8.
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对土壤氮素分布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秸秆集中沟埋还田(DB-SR)是一种新型土壤耕作方式,能够形成特殊的"秸秆层"结构。通过研究秸秆层及其界面土壤的氮素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以期阐明秸秆层对土壤氮素分布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设置秸秆沟埋还田深度为20 cm、40 cm以及对照(秸秆不还田)3个处理,测定秸秆层及其界面土层(±5 cm)的NH~+_4-N与NO~-_3-N含量,分析微生物量碳(MBC)及群落结构特征。研究发现,"秸秆层"对氮素具有滞留作用,并能够持续60个月。在20 cm埋深下,秸秆层提高了其界面上下土层的MBC,但对多样性指数的影响不显著;在40 cm埋深下,水稻秸秆层界面土壤MBC随时间先减小后增大,多样性指数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小麦秸秆层界面土壤MBC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多样性指数随时间先减小后增大。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主成分分析表明,秸秆层微生物能很好地利用各类碳源,其界面土壤的微生物代谢活性也比CK处理有所提高。对应分析表明,小麦秸秆在20 cm埋深下,NH~+_4-N、NO~-_3-N与界面土层微生物群落具有相关性,MBC与秸秆层微生物群落显著相关;在40 cm埋深下,NH~+_4-N、NO~-_3-N和MBC与秸秆层微生物群落变异显著相关。综上可知,"秸秆层"能有效滞留氮素,减少土壤氮素淋失,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