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3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2.
3.
4.
试验表明,甜菜幼苗期至叶丛快速生长期,叶片中的NR活性迅速上升至最高水平,以后缓慢下降,到糖分积累期迅速下降到最低水平。外源基质条件下NR活性较内源基质条件下高出10倍至几10倍,在高氮条件下NR活性下降.甜菜具有极高的NO_3~-还原潜力。叶片中还原糖含量和NR活性在整个营养生长期均表现为负相关,蔗糖含量与NR活性在糖分积累期呈显著负相关,含氮率与NR活性在各生育时期均呈正相关。外源基质对NR活性的影响随施氮量提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5.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甜菜含糖率普遍下降,严重影响甜菜制糖工业的发展。为了迅速扭转这一不利局面,中国甜菜糖业学会委托新疆甜菜糖业学会于1983年8月21日至26日在新疆石河子市召开全国甜菜低糖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山西、辽宁、甘肃、宁夏、陕西、江苏、山东、河北等十二个省(区)的甜菜糖业学会(组)的代表以及甜菜科研、教学和生产部门的专家和科技人员八十余人,轻工部、中国轻工学会也派员参加。会议期间收到论文和调查报告等40余  相似文献   
6.
七十年代以来我国中部地区的山东、江苏、河南、安徽、陕西及河北南部等省,为改变不产糖的局面,积极发展甜菜生产,目前已成为我国甜菜生产新产区。在这些省份种植春甜菜,占地时间长,土地利用率低,甜菜褐斑病严重,含糖率低,影响工业制糖,采用夏播势在必行。目前普遍在小麦收获后播种甜菜,但因保苗困难,生育期短,块根产量低,影响甜菜的发展;采用春育苗夏移栽虽可解决夏播的弊病,但花费劳力多,同时在夏收季节正处“三夏”大忙,劳畜力紧张,普遍推广尚有一定的困难。因  相似文献   
7.
8.
甜菜合理密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葆  吴友芳 《作物学报》1965,4(4):321-332
1.四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调查结果:肯定了甜菜垅作的适宜配置方式是60×20—30厘米,合理密植幅度为保苗3500—5500株/亩,单株营养面积为1200—1800平方厘米。2.缩小行距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株数,更能充分发挥群体的增产潜力。试验结果证明:50×20厘米和45×20厘米的配置方式能获得较高的产糖量。缩小行距条件下适宜的配置方式为40—50×20—30厘米,每亩保苗株数为5000—7500株。3.在上述的合理密植幅度内,应因地制宜地确定每个具体地区的具体密植度和具体的配置方式。凡是在土地肥沃,管理条件较好的地区;或是在病虫害发生较少而保苗率较高的地区,以及采用丰产型品种等等,应适当减少密植度,在保证足够的基本苗数基础上,尽量发挥个体植株的生长潜力。反之,与上述条件相反的地区则应适当放密些。在保证个体植株正常生育的条件下,尽量的挖掘群体增产潜力。在垅作地区或灌溉地区,为便于进行田间管理,可以适当扩大行距至60厘米;在手工操作管理周到的平作或畦作区,可以适当缩小行距至50—40厘米,以提高密植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彬  蔡葆  徐艳丽 《中国糖料》2010,(3):58-62,67
综述了世界和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并对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文彬  蔡葆  徐艳丽 《中国甜菜》2010,(3):58-62,67
综述了世界和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并对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