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烟草秸秆为试材,利用烟秸秆替代玉米秸秆、玉米芯等原料栽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对比了3种不同原料对双孢菇产量及单品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烟秸秆栽培的双孢蘑菇出菇集中,第一潮菇占总产量的60%以上;前三潮菇产量达18 kg/m2以上;与玉米秸秆相比,用烟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总产量和平均单品重显著增加;与玉米芯相比较,用烟草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总产量和平均单品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黔西北野生天麻资源及人工栽培天麻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首次对黔西北地区分布的野生天麻种类、数量及生长环境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同时介绍了当地天麻人工栽培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分析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胥献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684-18688
[目的]比较不同光照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碳酸酐酶(CA)活性的变化情况。[方法]以毕单系列玉米品种(毕单10、13、15、17、18号)为试材,待幼苗长至34叶时在不同光照条件("弱光"、"中光"、"强光")下培养,培养3 d后开始取样测定CA活性,研究不同处理玉米品种CA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在"弱光"至"中光"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各品种的CA活性逐渐升高,但在"中光"至"强光"段,各品种的CA活性普遍下降,其中毕单15号CA活性降幅最大,毕单18号CA活性降幅最小。"弱光"和"中光"处理各品种的CA活性差别较小,而"强光"处理各品种的CA活性差别较大。[结论]在一定范围内,供试玉米品种的CA活性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毕节地区概况、栽培荞麦及其类型、野生荞麦种类及其地理环境、荞麦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并对毕节地区荞麦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张以忠  李艳娟  邓琳琼  游萍  赛黎  胥献宇 《种子》2011,30(2):52-54,59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毕节地区栽培荞麦(Fagopyrum Mill)23个收集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12条酶带,其中甜荞(F.esculentum)有8条酶带,而苦莽(F.tataricum)有10条.酶谱分析和系统聚类表明:荞麦在种内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但这种差异明显小于种...  相似文献   
6.
应用适定性参数法、变异系数法和回归系数法,分析了毕单系列主栽玉米品种碳酸酐酶(CA)活性的温度适应性,结果表明:BD 18、BD 15的CA稳定性较差,对温度变化反应敏感,BD 13的CA对温度过于稳定,BD 10、BD 17的CA总体上对温度变化稳定性最好.并且,BD 18、BD 15为高CA活性品种,但稳定性差;BD 13为高CA活性高稳定性品种,BD 17为低CA活性高稳定性品种,BD 10为低CA活性低稳定性品种.另外,BD 15、BD 10为低适应性品种,而BD 18、BD 13、BD 17为高适应性品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秋季(2015年9月)和春季(2016年3月)对毕节市周驿茶场的单作茶林和复合茶林的地表枯落物测定、土壤耕作层水分含量以及土壤抗冲性的比较。结果显示:春季单作茶林和复合茶林的地表枯落物少于秋季,但是春秋两季的单作茶林的地表枯落物都明显少于复合茶林;春季单作茶林和复合茶林的耕作层土壤水分低于秋季,但是春秋两季的单作茶林的土壤耕作层水分都低于复合茶林;春季单作茶林和复合茶林的土壤抗冲性略高于秋季,但是春秋两季的单作茶林的土壤抗冲性都略低于复合茶林。  相似文献   
8.
略论影响天麻产量形成的内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影响天麻产量形成的一些内部因素,分析了蜜环菌生长、天麻球茎形成、天麻品种特性及天麻第二营养等与天麻产量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调控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荞麦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毕节地区栽培荞麦(甜荞和苦荞)24个收集系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酯酶同工酶酶带共13条,其中甜荞有9条酶带,而苦荞有6条.酶带分析及聚类分析表明:供试荞麦的酯酶同工酶谱在种间和种内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种内差异小于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并筛选出适宜黔西北冷凉山区栽培的羊肚菌品种,对引进的2种羊肚菌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和七妹羊肚菌(M.eximia),采用2种设施模式(简易平棚和简易平棚套小拱棚)开展栽培比较试验,对比分析2个种在不同设施模式下的出菇情况、产量及农艺性状差异。结果显示,六妹羊肚菌表现突出,可作为优良首选品种在黔西北冷凉山区推广栽培;简易平棚套小拱棚栽培的羊肚菌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出菇整齐,是可推广应用的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