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82年秋,我们去荷兰对蘑菇与平菇的栽培、科研等进行了考察。 1.蘑菇生产工厂化 荷兰的蘑菇生产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开始的,但开始发展很慢。  相似文献   
2.
荷兰蘑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堆肥制备荷兰蘑菇试验站对蘑菇堆肥等作了许多研究,分析了马粪、鸡粪成份(见表1),试验了不同材料配比,研究了各种添加物(尿素、甜菜根、麦麸、棉子粉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平菇抗杂菌能力强,生产率高,可以开放栽培,是我国发展最快,产量最高的菇类。但是,从生产角度来看,平菇的高产特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主要表现:①发菌过程中霉菌污染,特别是连年栽培的场所更严重;②管理不当,部分栽培块前期不出菇,总的生产率降低;③出菇后  相似文献   
4.
受中国科协普及部及中国农学会科普部委托,中国园艺学会、中国植病学会会同农牧渔业部全国植保总站联合组成了“北方地区保护地蔬菜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宣讲团”一行十二人(来自九个单位),由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刘步洲副教授和北京市农场局王铁钤高级农艺师领队,分东北、西北两组,于1985年5月7日至24日赴大连、沈阳、哈尔滨、太原、西安、兰州六市进行考察宣讲活动。所到之处,受到了省、市植保站、蔬菜办公室、市科协及园艺学会的热情接待。太原、西安两地副市长接见了宣讲团,并听取了对当地发展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中蔬10号”高产平菇菌株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的改进于1985年被农牧渔业部授予科学进步三等奖,该菌株及栽培技术已推广到北京、天津、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山东、辽宁、黑龙江、西藏、新疆、湖北、江西、广西等十三个省、市、区,栽培面积达50余万平方米。近两年来,千余名平菇生产者来函询问该菌株的生产特性及有关情况,笔者借贵刊一角向广大生产者一并答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平菇室外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室外栽培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没有明显的菇潮,且生产周期一般长达120天左右。然而,自然的适温期只有75~100天。因此,室外栽培务必增加较多的防护设施投资。有的甚至一个生产周期要跨季节(春季栽培要经越夏到秋季继续出菇)或跨年度(秋季栽培要经越冬到翌年春季继续出菇),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平菇室外短周期高产栽培的探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