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用7种不同药剂对猿叶甲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氯氰·敌敌畏和杀虫双防效最好,7 d后药效仍在95%以上,氯虫苯甲酰胺和马拉硫磷对猿叶甲也有较好防效,7 d后药效仍在80%以上。为配合无公害生产,建议使用氯虫苯甲酰胺进行防治,当虫情较重或成虫比重大时,可选用杀虫双或氯氰·敌敌畏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缓释肥虽然已逐渐应用于农业实际生产,但其对水稻病虫害的影响与防控作用还不清晰。本研究探讨施用缓释肥对水稻纹枯病发生与防控的影响。田间调查发现,施用水稻缓释肥的田块纹枯病发病较轻,尤其分蘖后期调查时,株病率与配方肥田块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但随着配方肥田块后期不再追肥,差异逐渐缩小,但总体表现缓释肥田块仍优于配方肥。结果表明,缓释肥1处理(浙商1号)与缓释肥2处理(六国网控释肥)比配方肥减氮35%且总养分减少15%的情况下,对纹枯病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且仍能获得与常规配方肥相当的水稻产量。本研究结果为新型缓释肥合理施用与水稻纹枯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材,设常温下喷施清水(CK)、常温下喷施苯肽胺酸(PA)、低温下喷施清水(LT)和低温下喷施苯肽胺酸(LT+PA)4个不同处理,低温处理7 d后将玉米幼苗移入常温环境下恢复3 d,测定各处理幼苗生长情况、细胞质膜透性、活性氧(ROS)、抗氧化酶活性和氮代谢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幼苗叶片活性氧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膜透性增大,胁迫前期会诱导酶促抗氧化防御系统活性增强,随胁迫时间延长,抗氧化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氮素吸收量逐步减少,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呈明显降低趋势,玉米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叶面喷施苯肽胺酸可显著减少膜损伤来促进根系对NO3-的吸收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同时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上升和GS/GOGAT代谢途径的正常运行在氮代谢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开展植保无人机防治甬优系列杂交稻纹枯病的试验,对植保无人机飞行高度和用水量等飞防参数进行测试,并在大田开展了全程植保无人机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在甬优系列杂交稻生长后期,增大用水量和添加助剂可以提高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示范结果显示,植保无人机与常规植保器械对二化螟、纹枯病和稻曲病等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相近,产量无明显差异,可替代常规植保器械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5.
通过昆虫病原线虫与药剂组合防治黄曲条跳甲的田间效果测试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混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黄曲条跳甲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用3次后防效可达94.6%,与常规化学药剂处理相比,防效无显著性差异;化学药剂折纯用量,667m2减少27.8g。  相似文献   
6.
针对水稻的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开展新型无人机喷雾器田间喷药试验,并与常规喷雾器进行防效对比。结果表明,无人机喷雾器对稻飞虱药后5、10、15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7%、964%和972%;对纹枯病药后11 d防效为719%,高于常规喷雾器;对稻曲病防效因错过最佳防治时期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防治小白菜黄曲条跳甲的绿色防控方法,本试验比较了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线虫混用化学农药及单用化学农药3种方式对小白菜黄曲条跳甲的田间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采用昆虫病原线虫3亿尾防治效果好,可有效避免化学药剂安全间隔要求,确保叶菜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二化螟在宁波市水稻上逐年加重发生。为明确纳米水性制剂(以下简称“纳米农药”)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在二化螟防治适期,选择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传统制剂和纳米制剂、乙多·甲氧虫、乙基多杀菌素、四唑虫酰胺共5种杀虫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纳米制剂施药14 d后的枯心防效和杀虫防效分别在80%和85%以上,且保产效果更佳,挽回损失率达44%~45%,防效及挽回损失率均极显著高于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传统制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山东省以及浙江省部分地区,番茄陆续出现茎秆严重腐烂现象。发病初期,番茄茎秆、枝条上出现椭圆或条状灰褐色腐斑,然后逐渐扩散、腐烂。湿度大的情况下,植株表皮湿腐,伴随异味产生,茎秆很快腐烂直至整株死亡,给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对番茄软腐病虽有调查报道,但未见该病原的分离鉴定研究。因此,明确该病原菌,尤其是该病原菌的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可行依据,从而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0.
选择农药纳米制剂与传统制剂,分别开展了防治稻曲病和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施药试验,调查针对同一防治对象,相同有效成分不同类型制剂的防效差异。结果表明,在与传统制剂有效成分及其折纯用量均相等的情况下,纳米水剂对稻曲病的防效、对稻纵卷叶螟的虫口防效和保叶效果均显著高于传统制剂,其应用有利于农药的减量增效;试验中也未发现纳米农药对水稻产生不利影响,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表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