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2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选育经过2004年以‘龙园秋李’为母本,‘安哥诺’为父本,在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国家果树种质熊岳李杏圃内进行人工杂交授粉,获杂交果实61个,采摘后取种。2005年5月初将层积好的种子条播,获35株杂种苗,2006年春定植,2009年开始结果,其中05-01-03单株表现果个适中、果实外观艳丽、优质、丰产,定为初选优系,于2010年复选,并进行区域性试栽。2010—2013经过连续3年的观察、鉴定,认定该优系性状优良,遗传性状稳定。2013年8月通过辽宁省非主要  相似文献   
2.
品质好,抗性强、外观鲜艳的新品种桃很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而品质差的品种将逐渐淘汰.在更换品种时如将成龄树挖掉,实在太可惜,不仅费时费工,而且再植桃树重茬问题很大.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经过多年试验,总结摸索出一套对低效桃园改接换种的技术,不仅成活率高,而且减少了换种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核果类果树遗传连锁图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是基因组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是基因定位与克隆乃至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近20a来,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分子标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饱和核果类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和利用奠定了基础。目前国内外已经公布十几张核果类的遗传连锁图谱,但这些图谱均有不同的缺陷。因此,我们就核果类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进展、性状的QTL定位及比较图谱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核果类遗传连锁图谱研究的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杏杂合位点共显性标记的分离方式及连锁图谱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章秋平  刘威生  刘宁  张玉萍  刘硕  魏潇  刘有春 《园艺学报》2011,38(10):1983-1990
以‘串枝红’ב金太阳’杏的F1代为材料,在分析共显性标记分离方式的基础上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标记,构建了两张杏分子连锁图谱。‘串枝红’图谱共14个连锁群,包含37个SSR标记和32个SRAP标记,连锁群总长度为1086.6cM,每连锁群平均长度77.6cM,标记间平均连锁距离为1...  相似文献   
5.
中国李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潇  章秋平  刘威生 《园艺学报》2020,47(6):1203-1212
从李种质资源收集、不同栽培种起源关系、中国李不同栽培品种群间的演化关系以及资源鉴定评价等方面对近几十年来国内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回顾,并针对李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中国李种质资源评价、创新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李树在种质资源考察、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遗传育种研究(包括李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种间亲缘关系、系统关系和物种形成,品种群的形成和演化,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优异资源的筛选,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育种)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对李芽分化、开花授粉生物学、光合生理、品质形成、环境胁迫、贮藏、加工技术等研究也做了回顾总结,对李种质资源针对性收集、精细评价、育种方向等今后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种质资源评价是资源研究工作的重要环节,而数量性状的合理分级是种质资源评价的基础,因此对普通杏的143~478份品种资源果实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概率分级。【方法】果实数量性状平均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核鲜质量、核干质量和仁干质量9项指标,根据K-S正态性检验和χ2检测对果实数量性状进行分级。【结果】果实数量性状的变异较为丰富,其中硬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5.4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4.95%。经K-S正态性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量性状统一用(X-1.2818S)、(X-0.5246S)、(X+0.5246S)和(X+1.2818S)4个点分为5级,使1~5级的出现频率分别为10%、20%、40%和20%、10%,根据χ2检测,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量性状进行概率分级。【结论】杏果实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将果实数量性状进行概率分级是比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杏(Prunus armeniaca L.)为试材,根据M13荧光引物和巢式PCR理论,通过调整巢式PCR内两部分循环数、M13荧光引物与正向引物比例和4种荧光(FAM, VIC, NED和PET)产物混合比例3个主要因素,建立了高通量荧光标记SSR检测体系。结果显示,当循环数比设为15∶25、M13荧光引物与正向引物比例为4∶1时,巢式PCR反应体系达到最佳。4种荧光产物按照1μL∶1μL∶1μL∶2μL混合稀释30倍上机检测,所得荧光信号较强、峰高均匀、稳定性好。在建立的体系基础上,筛选了12对多态性良好的李属(Prunus)SSR引物,构建了50份中国杏种质资源的分子身份证。各材料的遗传分子身份证具有唯一性、易读性,可以将种质资源精确的区分开,有利于中国杏种质资源鉴定和保护、品种权益保护和品种创新的激励。  相似文献   
10.
李(plum)是重要的核果类果树之一,属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我国是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的起源地,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丰富的种质资源和广泛的地区分布。中国李也是世界范围内商业化栽培的种之一,主要供鲜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我国李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是世界李生产第一大国。原产我国的李地方品种类型多样,果实口感佳、香味浓郁,深受消费者青睐,在悠久的栽培过程中保留、筛选了大批适应当地气候特点和具有鲜明特色的李品种,对我国李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满足果树生产中对李新品种的需求,我国育种工作者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了以抗寒、丰产、优质、观赏为目标的李育种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国李育种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我国自主育成、通过品种审定并正式发表的李品种有64个,东北三省科研单位育成品种37个,占总数的57.81%,是我国李育种的主要育种单位。纵观我国历年育成的李品种,主要是通过实生和杂交方式获得,以地方品种实生和中国李杂交为主,芽变品种占少数,近几年通过地方品种与国外品种杂交培育出一批优良新品种。笔者整理绘制了一张我国历年育成的李品种系谱图,发现目前我国选育的李品种中,多数亲本是具有我国地域特点的地方优良品种,且直接或间接来自少数几个亲本。‘福摩萨’‘六号李’‘绥棱红’和‘绥李3号’是骨干亲本,在我国李鲜食和随后的观赏品种选育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反映出我国育成的品种之间亲缘关系近,存在亲本选择有局限、遗传基础较狭窄的突出问题。除此之外,我国李育种还存在重要性状遗传规律研究缺乏、砧木育种进展缓慢、抗病育种尤其抗李痘病育种意识淡薄等问题。综上所述,笔者旨在对我国李育种的进展、成果和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