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1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临汾市西山区是山西省苹果最佳产区,依据当地的气候生态条件及栽培模式,探索出一套在应用农业、物理、生物等技术防治病虫害的基础上,进行化学防治,达到减少农药用量,减低农药残留,提高果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最终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苹果大卷叶蛾是卷叶蛾类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该虫在我县果园大面积发生。该幼虫食害嫩叶、新芽,老龄幼虫卷叶取食叶片和舐食果实表皮及浅层果肉,被啃食的苹果表面呈较深的伤疤和小坑洼,极不规则,多雨时常腐烂脱落。严重的虫害率达15%以上,给果农造成严重损失。为了有效控制其危害,现将其生活  相似文献   
3.
旱地栽植果树,前期遇干旱高温,苗木基部容易受到灼伤,严重的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4.
一、造成成活率低的原因 山西省吉县地处黄土高原,十年九旱,果园基本上以旱作为主,由于种种原因,苗木以春季定植为主,其死亡原因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6.
正山西省吉县地处晋西吕梁山南端,境内温差大、海拔高、光照足、无霜期长,具有果业生产独特的区域优势,是全国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近年来,吉县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地理区位优势,大力推进果业结构调整,推动苹果产业做优、做精、做特、做强,"十二五"期间,果农人均果品收入从4 000元增长到6 000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发展。为了进一步摸清全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特点及问题,探讨加快推进果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1造成成活率低的原因山西省吉县地处黄土高原,十年九旱,果园基本上是旱作,苗木以春季定植为主,其死亡原因有以下几种。1.1表层土壤灼伤苗木基部自5月1日后,干旱日益严重。苗木成活率逐渐下降,死亡状况都是从上向下缓慢枯死,我们发现每棵死树地上部10厘米左右树干变褐,表皮组织坏死,再往深处皮层正常绿色。由此断定死树原因是表层土壤高温灼伤树干皮层,致使组织坏死。我们又将成活苗木基部土壤挖开察看,有些苗木基部皮层也轻微变褐色,只是程度轻,未造成死亡。挖开二年生苗木基部,未发现被灼伤现象。推理认为:二年生小树,地上部蒸腾作用所消耗…  相似文献   
8.
正土壤是苹果树生长发育的基础,良好的土壤条件才能满足生产优质苹果的要求。吉县地处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常年干旱缺水,果园生产管理只能采用旱作栽培模式。而旱作果园只有蓄住天上水、保住地下墒,才能最大发挥肥效作用。1果园土壤存在的突出问题1.1土壤板结虽然吉县属黄土高原地区,土层深厚。但因长时间  相似文献   
9.
吉县作为全国苹果的最佳优生区之一,被中国果蔬产业品牌论坛组委会评比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吉县苹果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比命名为“中华名果”。但吉县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十年九旱,受干旱缺水气候条件的制约,化肥利用率极低,根据国外肥水一体化技术启示,特进行了简易“水肥一体化”施肥试验。  相似文献   
10.
旱地果园集雨穴井覆膜效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吉县现有苹果园28.81万亩,全部为旱地果园,十年九旱的自然条件制约着苹果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为了选择适宜的早作保水措施,近年来,我们探索出了旱地果园集雨穴井覆膜提高土壤含水量技术,2011年选择有代表性的果园进行了对比试验,以下是试验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