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0篇
园艺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龙军  谢雨婷 《农技服务》2012,29(4):420+422
介绍了温室白粉虱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低温条件下巨桉mRNA抑制消减杂交(SSH)文库中筛选得到一个受低温诱导的基因Egr DREB2A(Eucgr.G03094),通过对其蛋白序列特征、亚细胞定位特点以及低温、ABA和盐胁迫逆境处理条件下基因表达方式的分析,讨论Egr DREB2A在巨桉非生物逆境响应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使用SMART,Mat Inspector和MEGA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Egr DREB2A的序列和编码蛋白特征,搜寻启动子上的重要顺式作用元件并构建其蛋白序列进化树;亚细胞定位采用基因枪轰击洋葱表皮的方法;Egr DREB2A组织表达特异性及低温、ABA和盐胁迫条件下的基因表达分析分别采用半定量和定量RT-PCR方法进行;在4℃低温下随处理时间(0.5,2,6,12,24,48 h)的基因数字表达谱基础上,用WGCNA和Cytoscape软件对Egr DREB2A进行基因共表达分析。【结果】Egr DREB2A编码的蛋白序列含有1个典型的AP2结构域,且结构域内部包含YRG和RAYD 2个保守区,属于DREB2类基因,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该基因属于DREB2类基因的亚型Ⅰ。Egr DREB2A启动子序列上含有多个与植物逆境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该基因有明显的核定位区,亚细胞定位结果也表明其编码蛋白主要在核中表达。正常条件下,根、茎和叶中Egr DREB2A都有表达,但叶片中表达水平相对较高。在不同低温(0,2,4,6,8℃)下Egr DREB2A被强烈诱导,4℃低温下随处理时间(0.5,2,6,12,24,48 h)的延长,其表达量呈上升趋势,不同时间处理下与Egr DREB2A具有共表达关系的基因多属于参与植物对逆境响应的基因。ABA(100μmol·L-1)对Egr DREB2A的表达表现为先促进而后抑制,而Na Cl(200 mmol·L-1)的处理则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昼夜节律同样影响Egr DREB2A的表达,光照下基因表达升高,黑暗条件下基因表达降低。【结论】巨桉Egr DREB2A属于DREB2类基因,其表达受低温诱导,同时受ABA、盐和昼夜节律的影响。该基因启动子序列上启动子元件及与其共表达基因大多与植物逆境响应有关。这些结果表明Egr DREB2A可能在巨桉抵抗非生物逆境因子的过程中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受传统花卉消费习惯影响,人们对某些花卉的可食性认知度不高,对食用花卉的价值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4.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与种子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水稻恶苗病发生的有关知识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种子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新稻18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超高产多抗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在黄淮地区全生育期156 d,株型紧凑,穗呈纺锤形,穗长15~17 cm,有效穗345万~375万/hm2,结实率85%~90%,千粒重25 g。一般产量为9 750~10 500 kg/hm2,高者达12 000kg/hm2以上,比豫粳6号增产达15%左右。新稻18号的米质达国家标准3级优质,且适口性好。高抗条纹叶枯病,抗黑条矮缩病、纹枯病,中抗白叶枯病、稻曲病轻,高抗倒伏。适宜于苏北、皖北、沿淮、豫南、鲁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地块种植,具有极大的推广种植价值。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中特有的低温响应基因EgrCIN1 (Eucgr.B02882)序列及其表达特征进行分析,并探索其在植物低温响应中发挥的功能,以丰富桉树抗寒基因资源。  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EgrCIN1基因、蛋白序列的特征和启动子上的顺式作用元件信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技术分析EgrCIN1在巨桉不同组织及4 ℃不同时间、干旱、300 mmol·L?1氯化钠(NaCl)、100 μmol·L?1脱落酸(ABA)和100 μmol·L?1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下植株叶片中的表达特征;通过EgrCIN1::GFP载体瞬时转化烟草Nicotiana tabacum进行亚细胞定位;并构建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过表达载体异源转化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获得3个转基因纯合株系后,对其进行?6 ℃低温、0.5 μmol·L?1ABA等逆境处理,分析EgrCIN1在低温胁迫响应中发挥的功能。  结果  EgrCIN1是巨桉中特有的基因,不含内含子,没有跨膜结构,启动子含有多个与逆境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该基因在茎和叶片中都有表达,而在根中不表达;在叶片中其表达受低温处理强烈诱导;同时,干旱、高盐和ABA等非生物逆境因子也能诱导叶片中EgrCIN1的表达,其编码蛋白被定位在叶绿体中。拟南芥中EgrCIN1过表达转基因株系对低温耐受性提高,对外源ABA敏感程度增强。  结论  EgrCIN1是在叶绿体表达,并可能通过ABA依赖途径参与植物低温胁迫响应,提高植物对低温的抗性。图8表2参27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以设施栽培为主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探索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在这些示范园区,不乏成功的范例,如北京的″锦秀大地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上海的″孙桥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在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但大多数示范园区均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脱离当地实际情况,盲目引进过于先进的设施,造成投资过多,而得不到相应的回报,造成地方政府负担过重;对当地农户也起不到应有的示范作用。生产上过度追求高、新、奇,脱离市场实际,而使生产效益严重受损。管理上,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管理不善,造成资源浪费,生产盲目而效益…  相似文献   
8.
光皮桦SSR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硅珠法提取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嫩叶DNA,利用近缘种日本白桦B. platyphylla var. japonica和欧洲白桦B. pendula的引物,建立光皮桦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反应体系。在体系建立过程中,采用单因素法分别对影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反应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 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用量、Mg2+浓度、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s)浓度、引物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分别为60 ng,1.500 mmol·L-1,0.175 mmol·L-1,2.500 mmol·L-1,1.0 × 16.67 nkat时结果最好;引物退火温度比日本白桦扩增时提高1 ℃时效果佳。PCR扩增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随机挑取其中3对引物扩增的多态性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对引物的通用性做进一步检验,序列经比对后得到的与原物种序列相似度(max ident值)均在95.0%以上。可见,近缘种日本白桦和欧洲白桦的SSR引物可以在光皮桦上应用。图7表2参17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杂交水稻Ⅱ优293的特征特性与产量表现,并从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几个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以厚朴 Magnolia officinalis为材料,通过对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反应体系中的酶切模板用量、扩增条件等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建立了较为理想的厚朴AFLP反应体系。结果表明:①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硅珠法提取的DNA质量较好,适用于AFLP分析。②酶切的基因组DNA以400 ng为宜;预扩增产物的稀释倍数以30倍为宜;20.00 μL选扩反应体系中Mg2+最佳浓度为2.00 mmol·L-1,三磷酸脱氧核苷酸(dNTPs)最佳浓度为0.225 mmol·L-1,Taq DNA 聚合酶最佳用量为16.67 nkat时,扩增带清晰且稳定,扩增效果较好。旨在为研究厚朴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新品种选育及鉴定和遗传图谱构建等奠定理论基础。图7表1参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