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沟岭东北红豆杉自然保护区食药用真菌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智斌  祁亮亮  王术荣  李玉 《吉林农业》2011,(5):22+24-22,24
根据2009-2010年在汪清金沟岭东北红豆杉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的大型真菌标本,报道了该地区的大型经济真菌共97种,其中食用菌39种,药用菌16种,食药兼用菌42种。从所报道的种类和数量上可以看出该地区食药用菌资源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2.
以常规大棚模式栽培为对照,以灵芝菌盖直径、单朵鲜芝重量、孢子粉产量、灵芝孢子粉的总多糖、总三萜、蛋白质和有机锗含量为指标,开展膜下滴灌对灵芝孢子粉栽培的效果研究,为灵芝孢子粉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栽培的单朵鲜芝重量、孢子粉产量、总三萜含量、蛋白质含量、有机锗含量分别比常规大棚模式提高了42 g/朵、90 g/m~2,1.2%、1.71%、0.001μg/100 g,差异显著。灵芝菌盖直径和灵芝孢子粉总多糖差异不显著,说明膜下滴灌技术在灵芝孢子粉栽培良好的应用效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以4个秀珍菇菌株为试验材料,探索栽培料总硒浓度对秀珍菇产量及子实体硒含量、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料总硒浓度直接影响秀珍菇子实体硒含量,随总硒浓度增加,子实体硒含量升高;总硒浓度为0.07~1.47 mg·kg-1时,子实体硒含量在《富硒农产品》(GH/T 1135-2017)规定范围内,硒未超标,产品安全;总硒浓度为0.22 mg·kg-1时,供试菌株的生物学效率均较高;总硒浓度增加可以提高秀珍菇子实体粗蛋白含量;栽培料总硒浓度增加时,子实体的砷、镉、铅含量不会相应增加,富集的硒与砷、镉、铅也不会产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广西锥属树林下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采用随机踏采法收集标本,共鉴定出大型真菌2门2纲9目19科33属61种,其中子囊菌门1种,担子菌门1纲8目18科32属60种。广西新记录属3个,新记录种28个;单属科14个,寡属科4个,中等科1个;单种科12个,寡种科4个,中等科3个;林下可食用大型真菌22种,有毒大型真菌19种;濒危等级中易危(VU)1种、无危(LC)30种、数据不足(DD)30种。研究为锥属树林下大型真菌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为确保大型真菌的安全食用提供技术保障,为广西红菇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褐褶边小奥德蘑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采自辽宁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褐褶边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 brunneomarginata)进行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探究.试验结果表明,褐褶边小奥德蘑在阔叶树木屑加富培养基(配方4:200 g马铃薯,200 g阏叶木屑,20 g葡萄糖,3 g磷酸二氢钾,1.5g硫酸镁,15 g琼脂,1000 mL蒸馏水,pH自然)上生长较好,适宜碳、氮源分别是葡萄糖、蔗糖和蛋白胨,适宜pH为7;在3种供试培养料中均能形成子实体,其中在阔叶树木屑培养料中(78%阔叶树木屑,20%麸皮,1%石灰,1%白砂糖,60%左右含水量)发菌最快,形成原基最早、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菌丝体表型特征是食用菌种质资源评价和科学育种的重要依据。针对传统阈值分割方法提取菌丝体区域易受到光照不均、菌丝体不规则生长和培养皿内产生代谢物等因素干扰的问题,制作食用菌菌丝体图像数据集,并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食用菌菌丝体表型参数自动测量方法。将U-Net网络编码器部分替换为VGG16的前13个卷积层,引入预训练权重,构建适用于菌丝体分割的VGG-UNet模型。测试集上对比实验表明,该模型的平均交并比达到98.18%,比原始U-Net模型高0.93个百分点。经该模型获取菌丝体分割图像后,利用OpenCV相关函数计算菌丝体的半径、周长、面积、覆盖度、圆整度这5个表型参数。将人工测量方法与本文方法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菌丝体半径、周长、面积和覆盖度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795、0.9915、0.9750和0.975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20mm、4.73mm、176.74mm2和3.16%。经测试,本文方法能准确地完成食用菌菌丝体表型参数自动测量任务,为食用菌表型分析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灰肉红菇是广西等地特色野生食用菌,生于锥属植物林地,但其与相似类群子实体下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并不系统,土壤真菌功能未见报道.本研究在广西浦北县同一样地,以灰肉红菇(H)及其相似类群(玫瑰红菇JH,毒红菇FH;白黄乳菇DZ)子实体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明确土壤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组成、优势类群及其功能.结果...  相似文献   
8.
祁亮亮  韦仕岩  蓝桃菊  郎宁 《食用菌》2019,(3):16-19,48
云耳是具有广西等地特色的食用菌物种之一,由于缺乏详尽的形态学描述及分子系统学分析,目前存在学名混乱、分类地位不清楚的现象。基于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对2号云耳疑似种、3号栽培黑木耳及3号栽培云耳标本进行了探究。形态学结果表明云耳与相似种在耳缘颜色、孢子与担子柔毛大小上具有差异;分子系统学上,虽然云耳与黑木耳均在黑木耳CladeⅡ分支上,但并未聚在同一小分枝中,且与东北主栽黑木耳品种“黑山”也具有一定的差异。综上,与云耳相似的2号标本均为脆木耳,是广西新记录种;广西云耳具有典型的地域特性,但仍与黑木耳同种。故将云耳的学名定为Auricularia heimuer F.Wu,B.K.Cui&Y.C.Dai。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秀珍菇黄斑病病原菌奈氏西地西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不同药剂在室内的毒力。以秀珍菇黄斑病病原菌奈氏西地西菌为试材,采用生长量法研究了温度、pH、NaCl浓度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采用平板抑菌圈法研究了病原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并测定了14种杀菌剂在室内的毒力。结果显示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7.0;在NaCl浓度为1.0%条件下病原菌生长最好,NaCl浓度为9.0%以上则停止生长。54℃为病原菌致死临界线。病原菌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硫酸核糖霉素、土霉素均敏感,其中对土霉素最敏感,对红霉素和庆大霉素不敏感。辛菌胺醋酸盐、乙蒜素、氯溴异氰尿酸、噻霉酮微乳剂、农用链霉素、中生菌素对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中生菌素毒力最强。通过试验明确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了药剂室内毒力,为田间病害发生规律研究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富硒能力较好、产量稳定且综合性状好的工厂化适栽秀珍菇菌株,并掌握其富硒规律,对10个低温刺激型秀珍菇菌株开展了耐硒水平、富硒能力、栽培出菇特性测试,并对不同菌龄菌棒出菇的子实体、子实体不同部位及不同生长发育期的硒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0~100 mg·L-1 Na2SeO3固体培养基上秀珍188、秀珍195和永州6号的耐硒能力较强;在0~10.0 mg·L-1 Na2SeO3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永州6号、秀珍P-6和台秀57富硒能力较高;综合出菇栽培表现,筛选确定永州6号为优良富硒菌株。永州6号秀珍菇菌棒菌龄为120~160 d出菇的子实体硒含量较高且稳定,菌盖的富硒能力高于菌柄,菇蕾期子实体硒含量最高。该试验结果为富硒秀珍菇栽培菌株选择及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