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1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以浙北地区无公害芦笋带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进行了一系列探讨。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膜覆盖西瓜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春特早熟西瓜栽培覆盖双色地膜和黑地膜可起到除草和增产增收的作用,省工节本又增效。其中覆盖银灰-黑双色地膜比透明地膜每667m2增产150kg,增收450元;覆盖黑地膜比透明地膜每667m2增产183kg,增收549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平湖市利用本地丰富的稻草资源,积极发展蘑菇等草腐型食用菌生产,并利用蘑菇菌渣作基肥还田发展芦笋等高效经济作物,形成了水稻-蘑菇-芦笋的循环生态种植模式,既推动了蘑菇、芦笋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又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发展之路。2009年全市34.25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水稻创产值41611万元,2500亩蘑菇创产值7635万元,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蘑菇生产面积为11·67万平方米,2007年冬季和2008年春季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蘑菇12·15千克、产值81元,合计产量1417吨、产值945万元,是农民增收的一大特色产业。蘑菇生产年转化稻草3500多吨,砻糠500多吨,河泥6500立方米。蘑菇生产后产生蘑菇废料3500多吨,倘若处置不当就会造成蘑菇生产场所环境恶化,病虫危害加重,影响蘑菇产业可持续发展。浙江省农技推广基金会嘉兴市与平湖市执行部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按照创新农作制度和发展循环农业的理念,2006—2007年在新埭镇组织实施“农业废弃物蘑菇废料资源化利用”项目,通过两年试验、示范,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走出了一条蘑菇废料资源化利用的路子。1试验示范情况根据新埭镇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制订实施方案,采取小区试验、大田对比、园区示范的整体推进的技术推广路线组织实验。1·1小区试验在旧埭村选择芦笋长势均匀、从未施过蘑菇废料的田块作(面积1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小区对比试验田块。蘑菇废料每亩用量分为三种模式:2000千克、1500千克和1000千克,均作基肥施入,以不施蘑菇废料的作对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完全相同。每种模式设三个重复,...  相似文献   
5.
在芦笋大棚内开展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性诱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平均每667 m2幼虫量643头,比对照区的1 373头减少730头,减幅达53%,试验区平均每667 m2卵量10块,比对照33块减少23块,减幅达70%。可知通过性诱剂防治效果明显,值得在大棚芦笋生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杭嘉湖平原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治理措施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调查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化肥、农药大量施用与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或堆放是造成杭嘉湖平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污染,作者认为实行精确合理施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生态农业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是从根本上解决杭嘉湖平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盛保龙 《长江蔬菜》2011,(15):51-51
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是浙北芦笋产区的主要灾害性害虫,每年7~10月为害最重。两虫的特点是发生突然性、暴食性和偏嗜性,假死、昼伏夜出,低龄幼虫群集和高龄幼虫分散为害等。特别是甜菜夜蛾对常规药剂产生抗性,药剂防治十分困难,为提高防治效果,现利用性诱剂对害虫进行诱杀防治,减少田间落卵量,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浙江省平湖市芦笋产业发展很快,至2009年底全市种植面积达119.27hm2,全部采用大棚避雨栽培,应用微滴管技术的占70.8%。为了进一步提高芦笋的产量和效益,2009年起笔者在新仓镇双红芦笋科技园等基地开展了芦笋一管三棚四膜增产  相似文献   
9.
通过2年的大棚西瓜放蜂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西瓜放蜂授粉与激素辅助坐瓜相比,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0.63个百分点,每667m2产量提高549.16kg,成本增加128元,效益增加1519.48元;与人工授粉比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当,每667m2产量提高603.47kg,产值增加1810.41元,效益增加1667.41元。  相似文献   
10.
浙北地区的平湖市三丰果蔬菜专业合作社,从2010年起尝试韭菜大棚越冬栽培,生产中,通过选择市场适销的优质高产品种、采用育苗移栽培育健壮苗、科学肥水管理促进优质高产、适时扣膜实现错峰上市、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确保产品优质安全、适时收割保证产品质量措施,实现上市早,错开了高峰期,且产品品质鲜嫩,市场销路不断扩大,产量效益逐年提高,2014年每667 m~2产量5 025 kg、产值12 560元、净效益5 11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