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5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竹荪菌体洁白,细嫩爽口,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素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后”之美称,因其美味、营养、保健的优越食用价值而倍受消费者青睐,这给福建省竹荪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随着竹荪产业的发展壮大,栽培原料、产品质量等问题日显突出。传统的栽培竹荪的原料为木屑、竹屑、作物秸秆等,备料麻烦,成本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光质光量对绣球菌菌丝生长及原基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白、红、黄、绿、蓝光5种不同光质光量对绣球菌菌丝、原基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对菌丝生长最为有利,最适光照强度为200lx,菌丝生长速度为1.32mm.d–1,菌丝长势最好;黄光对原基形成有较强的诱导作用,当光照强度为400lx,原基生长周期最短,形成率高,出菇同步性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发展迅猛,年产量连年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加快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有利于提高金针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金针菇闽金1号菌株为福建农科院食用菌所选育新品种,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每年示范推广300万袋以上。经过多年多点示范推广,闽金1号表现为抗病性强,产量高,朵型好,不易开伞,采用再生法栽培技术,只要控制好栽培环境条件,就容易获得稳定的产量和质量,为了加快该品种的示范推广,根据该品种的特性,现将其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保藏的4个绣球菌菌株为材料,进行绣球菌生物学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个菌株的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7.0,培养料的最适石灰添加量为3%;最适培养料含水量菌株A为75%,其他3个菌株为65%。4个菌株中,以菌株C的菌丝生长势较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平板培养方法研究了碳源、氮源对绣球菌(Sparassis crispa)菌丝生长的影响,并用二元二次正交回归实验对绣球菌的母种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适宜绣球菌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鱼粉蛋白胨,优化后的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葡萄糖2.10%,鱼粉蛋白胨0.32%,琼脂2%.  相似文献   
6.
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一次性采收后的菌渣营养丰富,栽培料的养分未充分转化。以工厂化栽培的广叶绣球菌菌渣为主要基质,棉籽壳以不同配比组合用于栽培金针菇。结果表明,随着菌渣含量的递增,菌丝生长速度呈递减趋势,成本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当菌渣含量为40%时,金针菇产量最高,利润也最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