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武彦芳  张建  祈茜  王小映 《种子》2017,(4):32-35
探讨不同老化处理方式对药用蒲公英种子质量、幼苗形态以及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贮藏11个月以上的种子,活力全部丧失;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率不断降低,但对种子发芽势影响不同;2)甲醇老化处理之后的幼苗长势最佳,高温高湿老化处理的幼苗长势次之,正常发育的幼苗长势最差;3)正常发育的蒲公英幼苗可溶性糖含量最高;随老化时间递增,高温高湿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减少,甲醇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甲醇老化处理1.5h的幼苗叶绿素总量最高,与其它处理达到显著性差异,随老化时间延长,叶绿素总量均呈上升趋势;甲醇老化处理1.5h幼苗,其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大,约为正常处理幼苗的10.2倍,随老化时间延长,甲醇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经历了一个骤降又骤增的过程;高温高湿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则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1、合理选择品种 品种应选择抗病毒病较强、耐贮运不易裂果的品种.如毛粉802、佳粉17号等.  相似文献   
3.
以荆州和襄阳习家池两地的药用蒲公英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全水淹处理,分析药用蒲公英各种生理指标和形态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荆州产药用蒲公英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CAT活性测定结果较习家池产药用蒲公英均有显著提高,而叶绿素含量都低于习家池产药用蒲公英,表明习家池产药用蒲公英抗涝性更强。(2)通过对正常生长的和水淹30d的药用蒲公英外部形态指标测定发现,水淹30d的药用蒲公英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生长的药用蒲公英,部分指标达到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药用蒲公英具有极强的耐涝性,适合在江汉平原以及耐涝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4.
以蒙古蒲公英为试材,通过去雄套袋以及石蜡切片法,对蒙古蒲公英胚胎学进行了研究,为蒲公英无融合生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蒙古蒲公英去雄套袋后结籽率为68.90%,初步判定蒙古蒲公英为兼性无融合生殖。蒙古蒲公英属于蓼型胚囊发育,四核时期,细胞核大小并不一致。成熟胚囊后,中央细胞和卵细胞发育不同步,卵细胞发育一般早于中央细胞。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出苗快慢、雄穗发育、子粒形成和灌浆等生长发育及生产质量的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提出挖掘玉米增产潜力,适时早播技术的3项措施:一是覆膜栽培技术;二是育苗移栽;三是麦田套种。  相似文献   
6.
以多年生药用蒲公英为材料,在花期分别进行纱网处理、套袋处理,以正常处理(ck)为对照,对种子发芽指标、生长指标以及低温胁迫下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发现不同处理的种苗各项指标变化幅度不同。以各项指标的系数作为衡量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将12个单项光合指标综合成2个独立的综合指标,再利用隶属函数求出每个处理种苗的综合评价值,得出纸袋处理的种苗质量最优,分析结果与外部形态特征观察基本一致。同时通过种苗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可为其它种苗质量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昔阳县大多数养殖户都是“以场为家”,生活区与生产区紧紧相连,中间没有隔离围墙,生活、生产活动混在一起,不仅给疾病的发生、传播埋下隐患,也给群众的生活及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和危害。这样的养殖小区存在规划不合理,选址、布局不科学,圈舍建设标准低等因素,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疫病流行和环境污染。还有的小区饲养的畜禽品种混杂,如奶牛场同时混养着育肥肉牛,养猪场也混养着肉羊等。  相似文献   
8.
昔阳县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玉米,常年种植有35万亩。但是,单产水平较低,种植效益相应差,因而农民的积极性不高。2012年,昔阳县在东冶头镇、赵壁乡建立了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实施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效益,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预期的目标,示范片的玉米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葡萄炭疽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症状 主要危害果实、穗轴、叶片、叶柄和新梢。果实大多在着色后至接近成熟时开始发病,果面上出现淡褐色至紫褐色、水浸状斑点,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逐渐扩大,变褐色至黑褐色,略凹陷,果肉腐烂。后长出轮纹状同心轮纹排列的黑色小粒点,天气潮湿时,溢出粉红色黏质团。果粒变褐软腐,易脱落,或形成僵果。穗轴、叶柄、新梢受害后,产生深褐色至黑褐色病斑,椭圆至不规则短条状,凹陷,潮湿时也出现粉红色黏稠状物。叶片受害多在叶缘产生近圆形病斑,形成盘状无性繁殖结构。其它绿色组织如新蔓、嫩叶、卷须等受害,多呈潜伏侵染,不表现症状。  相似文献   
10.
李刚  张建  武彦芳  陈霖欢  陈锐 《种子》2017,(3):42-45
蒙古蒲公英为我国药典和兽药典收录的基源植物,在我国广泛分布.实验发现,蒙古蒲公英存在休眠现象,本实验通过形态解剖、激素处理(IBA、NAA、6-BA、GA)来研究蒙古蒲公英休眠的原因以及打破休眠的方法,为提高蒙古蒲公英的发芽率提供可行依据.结果表明:室温条件培养1个月,蒙古蒲公英种子发芽率为1%左右;破种皮种子只有吸胀而无萌发;形态解剖发现蒙古蒲公英种子有形态后熟,1个月即可完成形态后熟;不同激素、不同浓度以及不同浸种时间对蒙古蒲公英的发芽率有不同影响,其中6-BA浓度50 mg/L浸种9d的处理效果最好,萌发率高达54%,但从种子萌发以及幼苗质量综合考虑,建议200 mg/L GA处理12d,效果最好.综上所述,蒙古蒲公英休眠主要由形态后熟以及生理休眠所导致,激素处理可以有效打破其休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