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2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荸荠秆枯菌(CylindrosporiumeleocharidisLentz)生长发育温度8~35℃,最适于菌丝体生长、产孢的温度为25~30℃,20~28℃孢子萌芽率较高。致死温度46℃10min。病菌在RH75%以上生长良好,其产孢量则随湿度升高而增加。RH81%以上孢子可以发芽,饱和湿度再加水滴时发芽率最高。PH4.50~9.13均较适于病菌生长,产孢量则以在PH6.94~9.13时较多,PH4.20~7.60较适宜孢子发芽。连续黑光灯照射有促进孢子形成和菌丝体旺盛生长的作用。此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和多糖都能利用,以蜜二糖、麦芽糖、葡萄糖等产孢量较多。适于病菌生长和产孢的氮源是甘氨酸、DL-α-氨基丙酸和氨基乙酸,脲素较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大豆小肽蛋白替代鱼粉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性能、体成分、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30%鱼粉组为对照组(A0),大豆小肽蛋白分别替代17%、33%和50%的鱼粉作为实验组(A17、A33和A50),配制4种等氮配合饲料。每组设置4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喂30尾平均体重为(3.7±0.6) g的黄颡鱼幼鱼,进行为期80 d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A17组生长性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A33组除增重率(WGR)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指标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A50组饵料系数(FCR)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P<0.05),增重率、特定生长率(SGR)及蛋白质效率(PER)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P<0.05)。各实验组肥满度(CF)和脏体比(VSI)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大豆小肽蛋白替代鱼粉对黄颡鱼全鱼水分、灰分和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然而,当大豆小肽蛋白替代鱼粉水平从33%升高至50%时,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实验组肠脂肪酶和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33和A50组胃淀粉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豆小肽蛋白替代鱼粉对黄颡鱼肝胰脏丙二醛(MDA)活性无影响。综上所述,黄颡鱼配合饲料中鱼粉替代量小于33%时,黄颡鱼生长性能最佳,且对鱼体肝脏抗氧化功能无不利影响。本研究首次探究大豆小肽蛋白替代鱼粉对黄颡鱼生长等的影响,以期为黄颡鱼饲料配制和大豆小肽蛋白的使用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活饮用水中铅的常规检验方法是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进行测定,但因成本昂贵、操作要求高等原因不能实现现场快速测定。采用卟啉类化合物二溴羟基苯基卟啉为显色剂现场快速测定水质中的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经过历时8年的栽培试验,对16个引进葡萄品种进行了详尽的观察测定,结果表明,87 1、红地球、 藤稔、夕阳红、瑰香怡表现优秀,皇冠、里扎玛特、红富土、黑奥林、先锋、巨锋表现良好,京亚、紫玉、康太、康能无核 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5.
荸荠秆枯病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荸荠秆枯病,俗称“荸荠瘟”,“细荸荠瘟”,是广西首报道的一种严重病害,导致植株倒伏枯死,球茎严重减产甚至失收。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培养性和致病性,鉴定为荸荠柱盘孢。  相似文献   
6.
砂仁叶枯病菌生长发育温度是10~38℃,孢子发芽温度为5~38℃,而以20~35℃萌发较好。致死温度54℃10分钟。孢子萌发要求RH96%以上的高湿度,饱和湿度最佳。病菌在pH3.1~11.05之间都能生长,在pH5.22~10.13时产孢量较多,孢子萌发率则在pH5.0~8.0时为高。砂仁果浸出液能刺激孢子发芽。病菌存活期在16个月以上。该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多糖都能利用,而氮源则以硝态氮和氨基酸态氮利用较好,氨态氮抑制病菌生长。该菌对碳、氮源的利用还受光照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叶枯病菌基本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砂仁叶枯病菌生长发育温度是10~38℃,孢子发芽温度为5~38℃,而以20~35℃萌发较好。致死温度54℃ 10分钟。孢子萌发要求RH96%以上的高湿度,饱和湿度最佳。病菌在pH3.1~11.05之间都能生长,在pH5.22~10.13时产孢量较多,孢子萌发率则在pH5.0~8.0时为高。砂仁果浸出液能刺激孢子发芽。病菌存活期在16个月以上。该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多糖都能利用,而氮源则以硝态氮和氨基酸态氮利用较好,氨态氮抑制病菌生长。该菌对碳、氮源的利用还受光照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调查广西莲藕,慈菇,荸荠,茭白等4种水生经济植物,共发现有23种病害,包括真菌性病害22种,病毒性病害1种,计有5种病害为国内首次报道,12种病害为广西首次报道,记述的11种莲藕病害中炭疽病(Colletolrchumgloeosporisdes)和灰斑病(PhyllostictaSP.)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环境因素对荸荠秆枯病流行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系统调查荸荠秆枯病的流行规律。建立病害流行预测方程D=5.5547-0.031x1+0.049x2+0.5233x3-0.3487x4。病害流行与田间种植密度及7-9月间温湿度、雨日雨量、露日等环境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青杨虎天牛的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青杨虎天牛 ( Xylotrechus rusticusPinnaens)属鞘翅目的天牛科 ,是危害杨树、柳树重要的蛀干害虫 ,近几年在齐齐哈尔、哈尔滨、绥化等地区大面积发生。为适应生产需要 ,在对该害虫发生规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明确了青杨虎天牛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1 与寄主的关系与寄主种类的关系 青杨虎天牛在黑龙江省主要危害杨树 ,其次为柳树、桦树、柞树、榆树 ,在杨树中又以中东杨、大青杨和小青杨为主 ,其次为小叶杨、厚皮杨、小黑杨、斯大林杨、小青×黑。就同一林地而言 ,林缘比林内受害重 ,孤立木比群栽林受害重 ,粗皮树种比光皮树种受害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