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9篇
园艺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加工出口型胡萝卜反季节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殿伶 《蔬菜》2010,(2):4-5
<正>胡萝卜属伞形科、半耐寒性作物,病虫害少,适应性强,营养丰富,其耐热性和耐寒性均比大白萝卜强,在北京市郊区有较长的栽培历史。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汇源、牵手等果汁饮料企业的发展扩大,胡萝卜的周年需求量逐年增加。目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在实施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中,根据实施目标和玉米生产上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确定了以增密为核心的"一增二改三提高"技术方案,集成建立了新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在示范区强化推广应用.两年共建立示范区7 114hm2,实现了单位面积产量的稳定跨越和总产增加,带动北京市玉米单产从全国中下水平上升至中上水平,为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水平开避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鲜食玉米作为特色农产品在北京市顺义区已经种植了十几年.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2007年全区达到2万亩,从中受益的农户也屡见不鲜。如:木林镇西沿头村甘立新。2007年4月初,地膜覆盖种植60亩京科糯2000,6月中旬收获,平均亩产鲜穗1000千克,每千克售价1元,每亩产值1000元。扣除成本350元,每亩纯收入650元。杨镇辛庄户村孙柏林,2007年6月底,在上茬小黑麦收获后种植60亩京科糯2000,  相似文献   
4.
杨殿伶 《蔬菜》2008,(4):14
近几年来北京市顺义区农科所技术人员对秋大棚番茄生产技术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示范和推广,较好地解决了秋大棚番茄前期病毒病危害重、后期果实不能成熟上市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们从事小麦技术推广工作的经验,分析了北京市顺义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稳定面积、提高产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8年春,在北京市顺义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园区安排了春大棚黄瓜肥料试验,旨在探讨有机肥、磷肥、钾肥的不同配比对黄瓜长势、产量的影响,确定当地黄瓜有机肥、磷肥、钾肥的适宜施用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有机肥、磷肥、钾肥的推荐用量为,一特牌有机肥900kg/667m2、磷酸二铵12kg/667m2作底肥施入,追肥用硫酸钾8kg/667m2和尿素10kg/667m2,根瓜采收后每2周追施1次。  相似文献   
7.
为丰富首都西瓜市场,筛选小型西瓜优质品种,增加农民收入,2007年春季,北京市顺义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北京市顺义区杨镇松各庄村进行小型西瓜品种比较试验。试验按参试品种数量设为10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用多重比较(LSD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先蜜1号、美秀、甜宝小无籽含糖量较高,综合性状较好,建议可在温室、大棚小面积生产试用。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市顺义区日光温室上茬甜瓜下茬番茄种植模式,已有十几年历史,其产量和效益一直比较稳定。近年来,种植面积稳中有升,2007年全区达到2000余亩,主要集中在李遂、北务等镇。上下两茬亩产量在8000~9000千克,亩产值1.5万~2万元。如李遂镇东营村郭秀芝是北京市蔬菜科技入户五星级示范  相似文献   
9.
<正>鲜食玉米作为特色农产品在北京市顺义区已经种植了十几年,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2007年全区达到2万亩,从中受益的农户也屡见不鲜。如:木林镇西沿头村甘立新。2007年4月初,地膜覆盖种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北京市顺义区近40年降雨特点及其对玉米生产影响的数据分析,阐述京郊平原区玉米生产灌溉特征比较明显,但在许多情况下,灌溉增产效果不明显,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京郊在玉米生育关键期间的降水概率和玉米适播期间的一次性透雨的保证率均达到90%以上,证明了在京郊大力发展雨养旱作玉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