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啶酰菌胺对黄瓜灰霉病防治效果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6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6种药剂的抗性背景,发现它们对啶酰菌胺具有不同水平的抗性。同时结合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评价了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盆栽试验中,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具有低等抗性的2株灰葡萄孢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3.49%和53.04%,对3株高等抗性的灰葡萄孢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0.16%、51.67%和32.24%。说明灰葡萄孢的抗性发展已经严重影响了啶酰菌胺的杀菌活性。2013年和2014年的田间试验中,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施药量为375g·(667m2)-1时,防治效果分别为94.34%和90.39%。在施药量为300g·(667m2)-1时,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与对照药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都很显著。综上所述,现阶段啶酰菌胺对黄瓜灰霉病仍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蔬菜细菌性软腐病防治药剂活体组织筛选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快速、高效的蔬菜细菌性软腐病防治药剂的筛选技术,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对茎段材料、接种方式、菌液浓度等因素进行筛选,建立芹菜茎段筛选技术,并采用所建立的筛选法评价28种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可湿性粉剂对细菌性软腐病菌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建立的芹菜茎段筛选法可较好地评价细菌性软腐病防治药剂的药效,即芹菜茎段一端在细菌性软腐菌液中浸泡20 min后自然风干,再于待测药剂中浸泡处理1 h,在温度26~30℃、相对湿度70%~85%条件下保湿培养36 h后调查发病指数。采用该方法可快速从23种新型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中筛选出对细菌性软腐病具有较高防效的IVF001、IVF002、IVF004、IVF015、IVF018、IVF021、IVF035、IVF041制剂,防效分别为81.70%、94.77%、83.01%、92.16%、84.31%、96.08%、80.39%和89.55%。芹菜茎段筛选法及室内盆栽法对5种已登记的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的筛选结果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78。表明芹菜茎段筛选法可以有效代替盆栽筛选法,并对杀菌剂的药效进行评价,是一种实用性强的蔬菜细菌性软腐病防治药剂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芹菜细菌性软腐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植物病原细菌引起的芹菜软腐病在北京地区普遍发生,其中以顺义及通州区县较为严重。自发病芹菜茎段中分离细菌,通过接种芹菜进行致病性测定,确定了54个致病菌株。虽然菌株间致病力有一定的差异,但大多数菌株对芹菜致病力强。通过培养性状和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和Biolog测定,结合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6个管家基因(pgi、rpoS、mdh、proA、mtlD、icdA)的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和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将病原菌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 carotovorum的3个亚种。其中45个菌株为P. carotovorum subsp. odoriferum,频数为83.33%;6个菌株为P.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频数为11.11%;3个菌株为P.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sis,频数为5.56%。上述结果显示,北京地区芹菜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 carotovorum的3个亚种,其中以P. carotovorum subsp. odoriferum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抗药性发展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自华北地区蔬菜作物上分离得到的85株灰葡萄孢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N-苯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苯胺基嘧啶类(嘧霉胺)、酰胺类(啶酰菌胺)以及苯并吡咯类(咯菌腈)等6种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华北地区蔬菜作物上的灰葡萄孢菌对6种不同类型杀菌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防治灰霉病的常用杀菌剂嘧霉胺、啶酰菌胺以及新型杀菌剂咯菌腈的抗药性发展迅速。灰葡萄孢菌对传统杀菌剂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的抗性水平较高,总抗性频数分别为72.94%、51.76%、69.41%;多菌灵-乙霉威双抗频数为51.76%,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三抗频数为34.12%。灰葡萄孢菌对目前防治灰霉病的主要杀菌剂嘧霉胺及啶酰菌胺也已经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其抗性频数分别为64.71%和65.88%。而对于新型杀菌剂咯菌腈的抗性频数为36.47%。共发现了40种多重抗药性的类型,且有32种多抗类型未曾报道;1株灰葡萄孢菌对6类杀菌剂均表现敏感,抗性频数为1.18%;5株灰葡萄孢菌对6类杀菌剂均表现抗性,抗性频数为5.88%。实际生产应用中应尽量避免单一杀菌剂的长期重复使用,建议多种药剂配合使用以延长杀菌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辣椒以其种植适应性广、产业链长等特点日益受到重视,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目前,世界上辣椒的种植面积达370 万hm2 左右,我国辣椒种植面积已超过133 万hm2,辣椒种植已成为我国农民发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但随着辣椒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辣椒生产也不断受到病虫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辣椒炭疽病就是一种严重影响辣椒产量及品质的真菌病害。  相似文献   
6.
菠菜匍柄霉叶斑病是由匍柄霉属病原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早在2001 年Koike 等报道了匍柄
霉(Stemphylium botryosum)可以引起菠菜叶斑病。2005 年,美国亚利桑那州也相继报道了由匍柄霉
(S. botryosum)引起的菠菜病害。我们研究组于2009 年在甘肃省兰州市采集菠菜叶斑病样本后,
分离病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致病性试验及分子测序,鉴定其病原菌为匍柄霉属一个新种,即菠菜匍柄霉(Stemphylium spinaciae B. J. Li, Y. F. Zhou & Y.
L. Guo sp. nov. )(Zhou et al.,2011)。近年来,随着菠菜需求量的不断上升,其种植面积也在不断的加
大,菠菜匍柄霉叶斑病已逐渐成为危害菠菜生产的一个主要病害。该病害在我国华北及西北地区发生
较为严重,给当地的菜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氟唑活化酯诱导大白菜抗根肿病效果与机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新型植物诱导抗病剂氟唑活化酯对大白菜根肿病的诱导抗病效果及抗病机理,研究了氟唑活化酯的诱导浓度、在白菜根部的运输过程以及氟唑活化酯诱导白菜后相关防御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以氟唑活化酯25 mg ? L-1对大白菜进行叶面喷雾诱导时根肿病的病情指数最低。通过台盼蓝(Trypan blue)染色观察到氟唑活化酯诱导大白菜叶片后,根部对根肿菌也产生了一定的抗性。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大白菜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现氟唑活化酯诱导大白菜2 h后JA途径中的COI1和LOX2基因以及SA途径中的PR-1基因都有显著的过量表达,其中JA信号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变化更明显。结果说明氟唑活化酯可以诱导大白菜产生系统获得抗性,两种信号传导途径都参与了抗病过程,但以JA途径为主,SA途径为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