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3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不同间伐方式对密植苹果园生理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选择最适宜黄土高原成龄‘红富士’苹果郁闭园采用的间伐方式,本文以18年生‘红富士’苹果树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隔行间伐(T1)、隔株间伐(T2)、隔2伐1(T3)等3种间伐方式对‘红富士’果园光照分布、叶片质量、叶片结构、果实分布、品质、产量及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间伐对照(CK)相比,T1、T2和T3间伐方式株间透光率分别提高108.59%、191.98%和57.45%,行间透光率分别提高259.20%、220.11%和64.86%,冠下透光率分别提高102.80%、155.32%和37.43%,树冠光合有效辐射分别提高38.02%、45.18%和18.43%,单果重分别提高25.03%、34.83%和9.81%,着色指数分别提高6.00%、6.26%和3.30%,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35.98%、39.14%和22.98%,果皮花青苷含量分别提高104.41%、101.47%和30.88%,可滴定酸含量分别降低15.38%、23.08%和17.95%。间伐有效改善了叶片的质量与结构,T1和T2显著提高了叶片的厚度、叶绿素含量、氮含量和钾含量;T2提高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幅度最大;T2的叶片栅栏组织较其他处理的排列更整齐紧密。T1、T2及T3每公顷产量分别下降7 601.89 kg、5 219.45 kg及6 056.80 kg,但其产值分别增加14 959.54元、34 363.70元及9 081.13元,T2增加幅度最大,是郁闭果园改造的首选间伐方式。  相似文献   
2.
庆城县苹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庆城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庆城县苹果产业发展的思路是:依据市场需求,优化品种结构;健全服务体系,提高产业化程度;提高深加工能力,拓宽加工品种;分区域开拓市场,促进果品销售;确保果品信誉;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苹果园选择最佳的间伐方式.【方法】以18a生‘红富士’为试材,研究了隔行间伐(T1)、隔株间伐(T2)、隔2伐1(T3)等不同间伐方式和对照(CK)对‘红富士’枝类组成及不同长度枝条内含物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间伐有效调节了长、中、短枝的数量及比例,T1、T2的5cm枝条的比例为42.38%、46.32%;每公顷总枝量大小依次为:CKT3T2T1.T2的5cm、5~15cm枝条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T3及CK各个长度枝条,其含量分别为4.15%、4.08%;3个间伐处理各个长度枝条的淀粉含量均显著低于CK的5cm、5~15cm枝条;T2的5cm枝条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余3处理的5cm枝条;各枝条硝态氮和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90**).【结论】T2的5cm枝条所含内含物较均衡,有利于成花;隔株间伐(T2)更加具备促进结果、确保丰产的树体条件.  相似文献   
4.
以16年生'长富2号'苹果树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二次间伐改形对树体生长、果实品质及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园行株距由4.0 m×3.0 m改造为8.0 m×6.0 m,树形由疏散分层形逐步改造为开心形,主干高度从0.70 m提高至1.55 m,主枝数从10~12个减少至4~6个,667 m~2总枝量、行株间交接率明显下降,枝类组成优化并向短果枝转化,短枝率达65%,百叶鲜重提高18.8 g,病叶率降低至7.3%,果园用工减少62.9%;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着色面积、光洁度、优质果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去皮硬度、风味等均优于未间伐改形树。同时,对苹果郁闭园采用间伐改形和配套增施农家肥、有机肥替代化肥、保干护伤、起垄覆膜集雨沟灌、行间生草、壁蜂授粉、枝组松散下垂、病虫害绿色防控、机械作业等技术措施,创建出旱作苹果绿色高产高效的郁闭园改造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5.
开展了富士苹果老园低位嫁接换头(距地面10 cm)试验,“多枝辅助接穗和1枝品种接穗低位一次性靠接换头+原树体发达健壮根系+嫁接口埋土预防腐烂病+高纺锤树形与结果枝组重构”,更换了优良新品种,重新培养高纺锤树形,中心干直接着生30个以上、枝干比大于1∶3的单轴主枝,3~4年基本成形,树体结构丰满,第5年亩产量、亩产值分别为1 856 kg、9 280元,比长富2号无分枝乔化苗新建园分别提高1 347 kg、7 244元。用土埋树干10 cm处的锯口(待伤口愈合后,再将接口埋入土内),有效减轻了腐烂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红富士苹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土高原已成为我国苹果第一大产区,近年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上升。但结果晚、单产低、品质上不去,一直成为该产区红富士苹果生产的技术难关。2001—2006年,庆城县园艺工作站对红富士苹果从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试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该地区气候特点的红富士苹果栽培技术,并在全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苹果为主的果品生产正面临着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型时期,提高商品果率是目前值得研究的问题。庆城县的苹果生产普遍存在着商品性差,商品果率低的现象。商品性状的改善,除了品种特性外,生产管理技术尤为重要,为此笔者结合生产实践,提出提高苹果商品果率的一些有效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苹果品质评价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苹果品质的评价模型,为苹果新品种的引进和筛选提供评价依据.【方法】对甘肃庆阳地区果园栽植的23个着色苹果品种的果实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测定指标有果皮着色指数、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可滴定酸、花青素、果实硬度、单果质量、维生素C、果形指数.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苹果品质的数学评价模型,并结合感官评价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层次分析法构建的苹果品质评价模型为:Y(综合得分)=0.244 7×果皮着色指数+0.207 5×可溶性固形物+0.172 0×糖酸比+0.102 5×可滴定酸+0.102 5×花青素+0.067 6×果实硬度+0.044 2×单果质量+0.029 4×维生素C+0.029 4×果形指数.【结论】综合评价模型的果实品质得分与感官评审结果有较高的拟合度,证明本模型进行苹果品质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开展了富士苹果老园低位嫁接换头(距地面10 cm)试验,“多枝辅助接穗和1枝品种接穗低位一次性靠接换头+原树体发达健壮根系+嫁接口埋土预防腐烂病+高纺锤树形与结果枝组重构”,更换了优良新品种,重新培养高纺锤树形,中心干直接着生30个以上、枝干比大于1∶3的单轴主枝,3~4年基本成形,树体结构丰满,第5年亩产量、亩产值分别为1 856 kg、9 280元,比长富2号无分枝乔化苗新建园分别提高1 347 kg、7 244元。用土埋树干10 cm处的锯口(待伤口愈合后,再将接口埋入土内),有效减轻了腐烂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