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8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对15个大豆品种生育期、丰产性、抗逆性和产量水平的调查评价,初步筛选出了适宜京郊夏播的大豆品种,中作J7018、中作J9056生育期108天左右,较对照增产9.9%以上,属中熟品种,6月18日左右播种增产潜力较大;中作106106和中作06-818生育期102天左右,较对照增产4.4%以上,属偏早熟品种,上茬小麦收获后,6月22日左右播种可正常成熟。  相似文献   
3.
1.选用优质良种鲜食大豆生产历史悠久,但以往使用的品种主要是生产籽粒用普通大豆,生育期长,豆荚窄短,煮食豆粒较硬,口感差,而专用鲜食大豆品种生育期70~80天,豆荚肥大,3粒荚多,一般荚长5~6厘米宽1.2~1.4厘米,籽粒饱满,鲜百粒重70克,肉质细糯,有甜味易煮,口感好,品质优.春季栽培应选用Ags-292,夏播品种应选用台-75.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农大6812、航麦0901、中麦0911、农大3787、农大5363、ML7113平均667m2产超过290.00kg,较对照京冬8增产8.0%以上,且抗寒性、抗病性表现都较突出,耐旱性明显优于对照,可进一步试验评价,以筛选出抗旱性强、丰产性好、适宜京郊大面积推广的节水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5.
周永香  崔永恒 《蔬菜》2012,(7):60-61
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通过观测不同灌溉方式下的茄子生长势和产量,探索最佳的灌溉方式。试验结果表明,4种灌溉方式中以膜下滴灌茄子产量最高,平均667m2产量为7139.8kg,其次是膜下暗灌,平均667m2产量为6711.8kg。试验结果为北京地区日光温室节水栽培技术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合理安排茬口,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可显著增加蔬菜生产效益。近年来北京市通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加强蔬菜茬口安排的研究,探索出早春白菜-豇豆-番茄高效种植模式,每667m2收入22440元。  相似文献   
7.
周永香  崔永恒 《蔬菜》2014,(3):38-39
应用一绳双蔓栽培技术,可有效提高种植密度,提高日光温室光热资源利用率。在行距70 cm情况下,一绳双蔓栽培较双绳双蔓栽培株距由50 cm降至30 cm,667 m2种植密度由2 380株提高到3 170株。每667 m2可多定植790株,单瓜质量在1.6 kg左右,667 m2可增加西瓜产量1 200 kg以上,增收6 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8.
日光温室地热线育苗可以通过调控温度、水分,创造适宜的小气候,满足蔬菜幼苗生长,培育壮苗。一般情况下北京地区12月15—25日就可以播种育苗。在适宜蔬菜生长的条件下提早定植,可增加蔬菜产量,提高品质,增加设施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大白菜京翠60、改良67、小杂61和橘红2号4个品种在隔沟交替灌溉条件下的产量、品质、风味、根系以及水分生产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改良67和小杂61水分生产效率分别为76.7kg/m3和64.5kg/m3,分别比京翠60分别增加18.9kg/m3和6.7kg/m3,口感甜脆,是较好的高水分生产效率品种,橘红2号的水分生产效率与京翠60差异不显著,但品质、风味和颜色较好,适合凉拌生食。苗期的根系强弱不能代表收获时根系的发达与否,根系的强大与否和地上部的生物产量或净菜产量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正>日光温室早春小果型西瓜12月底进行嫁接育苗,2月初定植,5月初开始成熟。5月中旬采摘完毕后,在嫁接口以上2530 cm处进行平茬再生栽培,选留2条健壮侧蔓,加强肥水管理及做好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6月初即可授粉,7月初成熟采摘。平茬再生栽培正值高温高湿季节,西瓜生长快,单瓜偏小。平均单瓜质量130 cm处进行平茬再生栽培,选留2条健壮侧蔓,加强肥水管理及做好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6月初即可授粉,7月初成熟采摘。平茬再生栽培正值高温高湿季节,西瓜生长快,单瓜偏小。平均单瓜质量11.5 kg,667 m2产量在2 000 kg左右。该技术可作为搭配茬口,缩短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