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该文运用方差分析的方法。针对防治葡萄烂果病所收集的10种化学药剂和6种增效剂做了室内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爱苗、好力克、普力克3种杀菌剂防治葡萄烂果病效果较好,且高浓度效果好于低浓度;在杀菌剂中加入增效剂Ⅴ可以提高杀菌效果,增效剂Ⅰ、Ⅳ、Ⅵ的加入可以延长杀菌剂的抑菌时间。  相似文献   
2.
2002年3月,在哈密市栽培葡萄的温室大棚发现1株葡萄叶片褪绿呈黄色,植株长势衰弱,枝条维管束明显变褐色.采回病枝立即在室内进行常规分离培养,5天后培养物开始出现细弱的菌丝,由无色转白色,后呈灰褐色,同时在培养基中可见到大量细小黑色微菌核,挑取菌丝制片镜检,观察到菌丝体有明显的轮枝状分枝,同时观察到大量无色单细胞的孢子.  相似文献   
3.
4.
温度对葡萄烂果病病原菌(黑根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温度对葡萄烂果病病原菌(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Ehrenb)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烂果病病原菌(黑根霉)菌丝发育的初始温度为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致死,40℃下需要48h,45℃下需24h。孢子囊具有很强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5.
哈密葡萄烂果病病原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葡萄烂果病成为哈密葡萄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病果中分离到的病原物经鉴定为根霉属黑根霉(Rhizopus nigvicans Ehrenb).  相似文献   
6.
2002年3月,在哈密市栽培葡萄的温室大棚发现一株葡萄叶片褪绿呈黄色,植株长势衰弱,枝条维管束明显变褐色。病枝经实验室常规分离培养,5天后培养物开始出现细弱的菌丝,由无色转白色,后呈灰褐色,同时在培养基中可见到大量细小黑色微菌核,挑取菌丝制片镜检,观察到菌丝体有明显的轮枝状分枝,同时观察到大量无色单细胞的孢子。  相似文献   
7.
该文运用针刺、喷雾2种室内接菌方法对16个葡萄品种进行抗烂果病研究。结果表明:(1)葡萄烂果病原菌(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Ehrenb)对所有16个品种葡萄都侵染致病。(2)葡萄烂果病原菌的侵入方式是伤口侵入,针刺法感染速度快于喷雾法;无伤口时,葡萄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明显,‘红提’‘京秀’‘无核紫’‘优无核’‘马奶子’‘克瑞森’具有较强的抗性。(3)针刺法接种在不同葡萄品种间的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只是1688稍慢于其他品种;喷雾法接种不同葡萄品种闻的感染率差异明显,但所有品种发病都较慢,程度较轻。(4)黑根霉接种后24h即可发病,有明显的病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5种化学药剂和3种增效剂进行了葡萄烂果病的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10号药,防治效果分别达75.3%和75.6%,防治效果较好;加入不同的增效剂对防治葡萄烂果病均有一定程度的增效作用,尤其是Ⅴ号增效剂,增效幅度达52.7%。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哈密地区葡萄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对哈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所占经济比重由过去的10%增加到现在的20%,部分乡场甚至达到30%以上.然而,随着葡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害也不断增加和蔓延,造成了很大损失,如2003年哈密葡萄种植区大面积无核白葡萄发生病害,葡萄烂果病来势凶猛,其中2 333公顷灾情严重,明显减产30%~50%,给葡萄种植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